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传家训扬新风之129丨多宝乡寺前李村:多宝其名

2020-03-11 21:59  阅读:6475 

李氏家规诸条中有:敦孝悌以重人伦,笃宗族以昭雍睦,和乡党以息争讼,尚节俭以惜财用,解仇忿以重身命,训子弟以禁非为,躬稼蔷以知艰难,忍耻辱以保家业。

01

  寺前李村属都昌县多宝乡寺前村委会,“寺”指的是有着近1300年历史的多宝寺。因村庄居于多宝寺前,故名“寺前”。不只是一个村庄因寺得名,多宝乡之得名也源于多宝寺。

入村口

  作为现有的都昌县24个乡镇区划之一的多宝乡,考究其历史沿革,清朝时名桃源乡,属四十三都;民国时一度属七区,后属左里乡所辖;新中国成立后的1951年,那时全县设置9区,91个乡,5个镇,现多宝乡境内分为多宝乡、枫树乡、长平乡、金河乡四个小乡,“多宝乡”自此正式走到时代的前台,其时乡治在长平塘余村。1958年多宝、左里两乡合并,成立左里公社,所以如今还有不少多宝乡的老年人与相毗邻的左里镇人亲热地近乎着“多宝、左里一家人”的话头。1962年多宝公社成立,治所在北陈村的北面。1984年设多宝乡,逐渐繁荣兴盛起如今介于北陈村与蛇山垅汪村之间的多宝集镇。

祖祠

  “多宝乡”的得名源于“多宝寺”,那么,多宝寺又有着怎样的前世今生呢?在如今能翻阅到的最早的关于多宝寺的记载,是清初康熙版《都昌县志》关于“多宝寺”历史的一句载录:多宝寺在治西六十里桃源乡,唐开元中建,初名伏牛院,后归并。“开元”年号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从公元713年至741年,计29年。依这样的年序来推测多宝寺的建寺历史几近有1300年了,在都昌寺观历史上足可跻身前列。在后人对多宝寺历史的叙说中,最流行的版本是:唐乾元三年,四川马祖道大禅师率智常、法藏等弟子历尽艰辛来都昌弘法,先后倡导主持兴建了五处寺庙,多宝寺为其中之一。多宝寺原名资福寺,因希冀佛神多多送福赐宝,后改名为“多宝”。“乾元”是唐肃宗的年号,仅有三年,比开元晚了四、五十年。多宝寺始建于唐开元年间应更可信,此说毕竟出自于康熙版的都昌县志。在此版县志中还能找到一行关于“仙”的记载:马祖一禅师于开元中创新开寺、佛兴寺、禅山寺。多宝寺内碑记刻其亦是马祖一禅师在都昌所建的寺庙之一。

多宝寺

  离多宝寺三公里的老爷庙名闻遐迩,已然成为都昌旅游的一张靓丽名片。人们大多知道老爷庙留下了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的诸多心迹。老爷庙周围有朱元璋与陈友谅大战鄱阳湖时的点将台、插剑池,“水面天心”石刻等遗迹,老爷庙(又称“定江王庙”)的入庙前庭就恭置一鼋。传说朱元璋一次战败遭追杀就是得一鼋驮过湖而脱险,后洪武皇帝封此为“鼋将军庙”。其实多宝寺也有与朱元璋有关的传说。朱元璋为多宝寺留下了一副招牌式的对联。民国年间,近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蔡东藩先生创作的《中国历代通俗演义》风靡一时,在《明代通俗演义》中有如此内容载录:朱元璋微幸多宝寺,见幛幡上写有多宝如来佛号,因语侍从道:“寺名多宝,有许多多宝如来”,随从的学士江怀季悟知皇帝意在属对,便脱口而出:“国号大明,无更大大明皇帝”,朱元璋大喜之下,不久将江怀季晋升为吏部侍郎。寺前村的文化人大都能说道这副缘起朱元璋的寺联。

寺钟

  1300余年的古寺在时代的风雨中亦是几度兴废。据《都昌县地名志》《都昌县多宝乡志》载,宋神宗年间,四川峨眉人智申禅师重修多宝寺。明代多宝寺被毁,嘉靖年间,李、吴两姓牵头,在原址建面积达300余平方米的颇为壮观的寺庙。1960年代,多宝寺被拆毁,原址建了村小学。1985年当地信众筹资在原址后山岗上,修建了一座面积约10平方米的小庙。后来村小搬迁,2008年春,寺前村人李会风等热心奔波,重建多宝寺,面积达230平方米。2014年底,新修的多宝寺大雄宝殿竣工,更添福泽。

村后山林

  康熙版县志所言“伏牛院”,至今仍书冠于“多宝寺”寺额之上。当地村民对“伏牛院”来历的讲述是:在建多宝寺前有个伏牛院,说是一条勤勉劳作、造福乡邻的水牯在此伏地而亡,农人缅其功德,砌圈立院。多宝寺新建于“伏牛院”原址,故有“归并”一说。也有寺前村民认为,所谓“伏牛”,是言说寺庙周边山形如卧伏之牛状。

02

  寺前李现有村民1400余人,是多宝乡数一数二的人口大村。有资料载,寺前李村的建村始祖是李世安(1126—?),于南宋绍兴年间由建昌桂塘磨刀(今庐山西海内)迁都昌筱坞,都昌有数个承袭的“陇西世家”的李姓村庄就是从寺前李村迁出而发脉繁衍的。

旧多老公路穿村而过

  先有多宝寺,后有寺前村,寺前古村居此宝地,山脉连着有“江南戈壁”之称的西山,而通浩淼鄱阳湖,可谓山清水秀,钟灵毓秀。寺前村不但流传着多宝寺的悠久传说,而且似乎村中的每座山都有动人的故事。说很久很久以前,从四川峨眉山来了位峨茅法师,跋山涉水来到西山一带择修行弘法福地,先是到了老爷庙,后前行到黄山嘴(现今离鄱阳湖二桥西1公里处),此地形如“美女献羞”之地,自然不宜修炼,顺势前行。农历三月初三,滂沱大雨,法师骑着一头神狮,披着簑衣,戴着斗笠,行至多宝寺以南1里远处,但觉禅气缭绕,此地甚好,便在寺后深山潜行,至及功德圆满。寺前村后至今有斗笠山、簑衣山,就是因此而得名。至于老虎山,其实所指的是法师的坐骑狮子。村后“望夫山”也有类似于孟姜女哭长城的悲情故事。说村上一寡妇,在山巅对着鄱阳湖的那方西河水域,日复一日地抹泪,盼着戍边的丈夫哪天乘舟登岸归家。望夫婆婆年复一年的失望,山顶的一块状如乡间女工鞋篮盘的石头,传说就是当年望夫婆婆望眼欲穿,纳鞋捱日留下的化石。

古宅

  寺前李村地灵的故事只是动人的传说,而这方水土养育的一代代寺前人,真真切切地传承家风,在时代的舞台上书写着各自的斑斓人生。

村民传承家训家规

  在都昌县城风景秀丽的南山新修的革命烈士纪念碑的“红色记忆”园,“都昌县革命烈士英名录”的竖行第一排第8个名字叫“李瑞”,李瑞是寺前李人,1927年是共产党领导的都昌农民协会运动风起云涌,年仅23岁的李瑞追求进步,担任左里、多宝一节庚区农民协会的执委、秘书。1927年6月8日在多宝金沙庵,马宗锦(多宝马家堰人)、李瑞等7名农民协会成员被盘剥农民的豪绅打死,这是蒋介石发起“四·一二”反革命后发生在都昌的震惊全省的“6·8左里惨案”,李瑞等7名农民协会成员成为大革命时期都昌最早献身革命的烈士。烈士的女儿长大成人后,踏着父辈的革命足迹,在寺前村安家,创造着属于自己的新生活告慰父亲的在天之灵。

都昌革命烈士英名录

  在南山之巅灵运塔下的石级处,有一座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爱乡亭”,“爱心系南山永怀桑梓,乡情似鄱水长泽家邦”的一副亭柱对联抒发了都昌籍的台湾同胞情系家乡的拳拳之心。“建亭碑记”的开篇第一句话载录了建亭的缘由:“旅台都昌同乡爱乡情深,造福桑梓。由同乡会理事长李咸松先生,名誉理事长袁鸿先生,总干事向士礼先生等二十八位同乡捐集美金两万元、新台币四万陆千元,在家乡南山风景区建设爱乡亭。”碑记中所提时任旅台都昌同乡会理事长的李咸松先生的故里就是多宝乡寺前村。李咸松曾在国民党设在台湾的兵工厂任过旅长,2017年病逝于台湾。浅浅的台湾的海峡,李咸松的坟墓在他乡那头,他着力促成的“爱乡亭”在家乡这头,割舍不了的桑梓情让今天游历南山爱心亭的人们感慨不已。战争年代的连天炮火,让不少人的命运小舟在恶浪里颠簸。寺前村人李会友早年投身军营,成了国民党李宗仁部的一名训练军犬的专业技术兵士,李会友秉承干一行精一行的处事理念,在民间期间曾出版了一本《教育万能》的人论述军犬训练的专著,在中国的军犬训练界颇具影响。寺前村的游子总是把人生之舟的风帆系于家乡平静的港湾。李会友1960年代初从广西鞋厂退职后回到生他养他的寺前村,晚年落叶归根,过上了温馨的的生活,直到20多年前辞世。李运贵、李运富兄弟早年离开家乡到景德镇等地打拼,不平凡的人生之路上开创出一片全新天地。他们无论离家走得多远,都不忘寺前李村是人生启程的出发地,乡愁永蕴心间。他们的后代或是在京城从政,或在大学树人,或是在媒体挥笔,或是在国企弄潮,无论身在何处,也从事何种职业,祖辈父辈爱乡之情、兴乡之愿在一代代传承赓续。寺前李村是他们的根脉之所在,永世相系。

全国造林绿化千佳村奖牌

南山上的爱乡亭

  寺前村在1995年曾被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全国造林绿化千佳村”称号,这块曾经承载着村里荣耀的奖牌,闪映着共产党人李正芳的感人形象。那个年代寺前村有山林面积1300多亩,曾任寺前大队主任、治安主任兼林管员的李正芳,为了呵护这片西山治沙的“绿色层障”,百姓致富的“绿色银行”,恪尽职守,铁面无私当好“守护神”,李正芳的先进事迹在省内外广为流传,他被选为九江地区和都昌县的党代表,1983年被评为江西省林业劳动模范。劳模李正芳已离开人世20年了,但他的先进形象在重视生态文明的当下,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新时代,仍是共产党人锤炼党性的生动教材,李正芳的劳模精神与寺前村郁郁葱葱的青山长伴。

脱贫攻坚宣传栏

  寺前村是“十三五”贫困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 支持下,村支书李咸来带领包括寺前李村、吴约 湾村、熊村在内的村民,撸起袖子加油干,2017年已从贫困村退出。“多宝”宝多,励精图治,奋力争先,成为寺前人开创幸福生活道路上的“无价之宝”。寺前村从历史的深处走来,他们在迈向新时代的小康路上,重整行装再出发······

文/图  汪国山


2588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