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传家训扬新风之117 | 鸣山乡下舍刘村:赫赫今何在?门庭热都昌

2019-11-27 15:27 文/图 汪国山   文/图 汪国山  阅读:20772 

【家风家训】为立身之本,宁朴实勿狡诈,宁愚拙勿乖巧,发一念而必依于理,出一言而必本于心。


北宋开国名臣刘彦诚

  都昌县鸣山乡源头村委会所辖的上舍、中舍、下舍三个村庄皆姓刘,从七里桥至马涧桥,自西向东依次沿景湖公路相毗邻着。在下舍刘村的背后山峦,有一座纪念陵园,外围墙上端庄地书写着“宋代名将、民族英雄”八个大字。从景湖公路转入村巷,再拾级而上,原有的由时任都昌县委书记陆元初书写的“武忠公陵园”铁拱门上的字样已被风雨侵蚀和藤蔓遮蔽得难辨。“武忠公”指北宋开国名臣刘彦诚,谥号武忠。“武忠公陵园”内也确只静卧着仿杭州岳飞墓形而修建的刘彦诚陵,这座陵园主旨纪念的,不只是刘彦诚,其实是刘彦诚这位都昌刘姓始祖在有宋一代的浩气长存、赤心报国的一个家族的铭记,特别是从北宋初年的刘彦诚至南宋末期其四世孙刘仲武、五世孙刘锜。刘仲武、刘锜父子皆为抗金名将,其英名在卷帙浩繁的爱国史册里闪烁。

陵园入门

  下舍刘村建有纪念刘彦诚的陵园,但刘彦诚的祖籍并不是下舍刘村。下舍刘村成村于明嘉靖年间,其祖先刘铎与中舍刘村祖先刘锦、上舍刘村祖先刘宏为兄弟辈,是都昌刘姓始祖刘彦诚的第22世孙。曾任鸣山乡乡长的退休干部刘冬生是下舍刘村人,他亲历了武忠公陵园的修建。1995年冬,都昌成立“都昌县历史名人刘彦诚、刘锜研究学会”,会长是曾任都昌县政协副主席的刘统金(汪墩人)。时任江西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原江西省委书记毛致用,时任江西省委常委、江西省军区司令员冯金库少将,时任江西省历史名人研究学会会长、著名历史学家姚公骞先生等为刘锜研究题词。在都昌县历史名人刘彦诚、刘锜研究会的积极推动下,1996年底修复了“武忠公陵园”。

著名历史学家姚公骞为都昌刘锜研究题诗

  都昌刘姓承袭“彭城世家”,据统计现有刘姓村庄270余个,人口逾6万,从人口来论刘姓号称都昌第一大姓。都昌刘姓奉刘彦诚(?—975)为始祖。刘彦诚的父亲刘逾登进士第,任太常侍,后擢升浔州府(今广西桂平县一带)知事。刘彦诚随父辈到鄱阳老家探亲,途经都昌二十都地,见风景独特,山清水秀,约于五代时期的南汉光天年间(942—943)由鄱阳清塘徙居都昌二十都黄金乡(今鸣山乡七里村委会辖地),遂取名二十都排门。都昌刘姓最早的《会源宗谱》记载:“公自鄱阳迁居都昌,以漆排门为号,故曰排门大夫。”由此知“排门”得名之源,原来是刘彦诚在都昌二十都的七里桥建了一字排开的庭宅,以漆书写从1至24之间的编号而来。

  生于仕宦之家的刘彦诚是家中独子,幼攻书史,博学多才。年轻时就精于兵法,善于策略。唐后的五代十国为多事之秋,刘彦诚弃文习武,箭法精准,号称“刘一箭”。刘彦诚起初仕归南唐后主李煜,官至散骑常侍、光禄大夫。他常劝后主强武备、防外乱。李煜是个多情才子,工书善画、能诗擅词、通音晓律,后人尊李煜为“千古词帝”,但他却是个薄命君主,在“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任亡国之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剪不断,理还乱”的是离愁,更有国殇。有鸿鹄之志的刘彦诚未得李后主重用常有去志。公元960年,赵匡胤在陈桥驿黄袍加身,做了皇帝,取代后周,是为宋太祖。刘彦诚顺势率部算是弃暗投明归附了宋朝。宋太祖对刘彦诚明于大义、顺于天时极为褒扬,封其彬国公,旋任都总管知兴国军。刘彦诚治政勤廉,广开农桑,很有政声,被宋太祖列为开国之勋。宋立国之初,西域小戎侵扰,宋太祖命刘彦诚带兵讨伐,刘彦诚以卓著的军事才干,平定戎乱,亦使地方治所匪靖边安。他还向宋太祖献上16条治国安邦的良策,受到嘉奖。死后谥武忠,敕葬故里“二十都刘志桥之北”。

刘彦诚之墓

  刘彦诚的刘志桥排门故里并不在如今的下舍刘村,而在一里之外的杏花园木瓜墩(今鸣山乡七里桥附近)。悠悠千余载,刘彦诚归葬故里的遗迹荡然无存。当地有一种传说,说宋太祖厚葬刘彦诚,在当地同时下葬七座坟冢,让人难识其真墓,以防贪财之人私自盗掘。刘冬生回忆,1950年初土改时,木瓜墩被平整为坡地,后来经园田化改造又做了水田。附近有陈姓村庄兴起,阡陌间更难觅刘彦诚墓地原址。1996年修建刘彦诚陵墓之地,便是择了下舍刘村背后岭,坐北朝南,居高旷视,以旺门庭。

陵园后墙上的“赤心报国”字样

  刘彦诚生六子,分别名托一、折二、披三、抗四、授五、捷六,俱有官职荣耀家族。刘彦诚的四世孙刘仲武,是都昌排门刘姓始祖。他一生在外征战,寓寄秦州成纪(今甘肃天水),历仕宋英宗、神宗朝,军功显赫。特别是镇军西陲,抗击西夏入侵,屡立战功,升为泸州军节度使,加封彭城开国候,食邑一千五百万户。刘仲武鞠躬尽瘁,死于凤翔任上,朝廷又加赠太师吴越国公,宋禧宁年间又封谥为威公肃。刘仲武的胞弟刘仲贤智勇双全,抗西夏,击番兵,军功卓著,最辉煌的履职是知兰州兼勾沿安安抚使,他为国劬劳而逝于抗击匈奴的军旅途中。

刘彦诚画像

南宋抗金名将刘锜

  宋朝的开国之勋刘彦诚其四世孙刘仲武,抗击西夏堪为民族精英。刘仲武生九子,第九子刘锜(1098—1162)为南宋著名抗金将领,杰出的民族英雄,功比岳飞、韩世忠,忠勇可歌可泣。尤其是在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他指挥顺昌(今安徽阜阳)战役,以二万士兵击退金兀术十余万之敌,是我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史载刘锜传页

  “赫赫今何在?门庭冷似霜。”“智出常情表,功如定计初。”这是南宋著名爱国词人陆游为刘锜所写的《刘太尉挽歌辞》,赞叹比他大28岁的刘锜的赫赫战功。

  江西都昌人刘锜(1098—1162),是南宋著名的抗金名将,历史上与韩世忠并称韩刘,与岳飞同为武穆。《宋史》称其“慷慨深毅,有儒将风”。南宋史学家章颖所撰的《南渡十将传》,刘锜排在首位,居韩世忠、岳飞、虞允文等之前。刘锜一生戎马倥偬,为将为帅,以刚毅决胜沙场;为官为民,以清正彰显廉明。在新中国成立后有关权威部门编著的《中国一百个军事家》《中国历代名将》《中国军事家》等书中,刘锜跻身其列。

刘彦诚、刘锜研究文集

  刘锜出身于将门,从小随父亲刘仲武在边陲军营长大,研读诗书,练习骑射,受到文武两器的锤炼。刘锜赴京后被派往外地入仕途的第一个官职,是潼川府路廉访使者,而且从24岁开始,一做就是四年。靖康元年(1126)刘锜向朝廷“面奏廉访职事”,以“善对详明,议论可采”获得重用,尔后踏上授与军职统兵之路,戎马一生。

  刘锜治军,以身作则,整肃军纪,身经百战,战功卓著。刘锜改编王彥的“八字军”,兵士们将“赤心报国,誓杀金贼”八个大字刺青以容,打造了一支与“岳家军”齐名的抗金劲旅。刘锜在绍兴十年(1140)指挥的顺昌大战,堪与历史上的赤壁之战相提并论。1140年春,独揽金朝大权的元帅金兀术撕毁墨迹未干的《绍兴和议》,率重兵进攻南宋,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尽取河南和陕西割地,并顺势进攻淮南。是年五月,宋高宗委派刘锜去开封担任“东京副留守”,让他带一万八千“八字军”以及随军家属驻守开封。刘锜从水路乘船北上,忽闻金兵大举南侵,兵逼顺昌,南宋岌岌可危,忠心报国的刘锜面对一些将领惧怕金兵,刘锜力主弃船,孤军奔赴顺昌,迎战强敌。他悲壮地下令将所乘舟船全部凿沉,以绝一些人的南逃之心。又把自己的家属安置一座佛寺中,抱来柴薪堆在门口,命守兵卫士如城失守,便烧死其家属,以免遭敌侮。刘锜综合运用孙子兵法“示形”“任势”“用间”“奇正”“虚实”等战术,出奇制胜,以不足两万兵士,击攻金兵十余万。顺昌大捷,确定了刘锜名垂青史的军事家的地位。

刘锜研究文集

  刘锜清正无私,刚直不阿的秉性也在顺昌大战中得到呈现。顺昌之战后,朝廷给刘锜一笔赏赐,刘锜一向秉持“军无私”,“悉以前后所赐银二十万两,绢二十万匹,第功赏之”于战士。刘锜顾全大局,宽厚待人。王德在顺昌之战前后受制于张俊,迟迟不奉命予以增援。在刘锜战胜金兵后,王德又肆意诋毁,并掠人之美,诳奏请功,刘锜置之不理,一笑了之。在后来的柘皋之役,王德能与刘锜配合,颇有作为,刘锜不计前嫌,以兄礼待之,向朝庭赞赞他的勇武,令王德羞愧无比。

  一身浩然正气的刘锜,作为抗金派主将,遭到了秦桧的迫害。绍兴十一年(1141)刘锜被解兵权,命知荆南府。整整六年,刘锜不计个人进退,精悉吏事,颇有政声。1147年,刘锜主动“提辞”,后在湘潭闲居九年,在此期间,留下了一些抒发忧国忧民情怀和报国无门愤慨的诗文,赢得了“诗书帅”的美誉。理学大师朱熹评价刘锜“喜读书,能诗,诗极佳,善写字”。奸相秦桧病卒后,长期被废黜的刘锜得举荐而知潭州(今湖南长沙)。60岁花甲之年,任太尉,复知荆南府,“道以恤民为本”。绍兴二十七年(1157),金兵进犯南宋,乱世思良将,刘锜随即被宋高宗任命江淮制置使,老年重披战袍,抵御金军南侵。年迈的刘锜为保国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在率军时身患重疾,以至“病不能食,惟萝卜、白粥而已”,“ 人见其瘦悴,皆有凄惨之色”。但刘锜仍扶病作战,后因疾辞职。绍兴三十二年(1162)刘锜病逝于临安都亭驿中,终年65岁,一代民族英雄冷寂落幕。

  宋朝官吏多贪财黩武成习,南宋初武将尤是。不爱金钱者如岳飞、刘锜,其清廉堪称典范。史籍记载刘锜“旧囊无贮储”,“家无产业”,“家无金帛,储俸给亦以周亲”,以至他闲置湘潭后期,便“贫不能自活”。 刘锜为官一世,六十岁时升为太尉,位居武臣一品,而在京城临安都是上无片瓦,下无寸土,以致到老竟病死于都亭驿中。正因为他没有任何财产拖累,才让他誓杀金贼,赤心报国显得如此地笃定。同时代的周必大在挽词中言刘锜“死后家无甔,生前客有车。轻财并待士,此意古何如”,就是对刘锜一生清廉的真实写照。

刘锜画像

  在顺昌保卫战的发生地安徽阜阳市,至今有“刘公祠”等纪念刘锜的场所。在刘锜的故里都昌,成立了刘锜文化研究会,出版了《刘锜研究》等学术专著。2019年夏,江西、福建等地的刘锜后裔,紧锣密鼓推动《顺昌大战》电影的拍摄,以此纪念一代抗金名将刘锜,激发包括都昌刘氏后裔在内的广大民众的爱国热情。

7011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