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较于福建永定土楼、广东开平碉楼的显赫声名,江西赣州的龙南围屋显得有些“低调内敛”。
作为一种由客家人创造出的家族建筑,围屋集家、祠、堡于一体,防卫特征鲜明。围屋外墙大多是用石头构筑的坚固墙体,内部粮仓、水井、排污管道等设施一应俱全,从外部看,连片的围屋像一座座易守难攻的小小城池。
围屋内外颇有看头
龙南市杨村镇的燕翼围是赣南最高、墙体极厚的客家围屋,其围墙厚1.45米,下层用麻条石筑底,上层内砌土坯砖、外砌青砖,墙基外密布桩基,可谓“铜墙铁壁”。除了围墙,燕翼围还设置了三道门用于防御。第一道门为拱形石框对开铁门;第二道门为活动闸门,顶部设有漏斗水池,可防火攻;第三道为木质便门。
在龙南市内,分布着370余座各具特色的围屋,占赣南地区围屋总量的七成左右,基本涵盖了客家围屋各种建筑样式。因围屋数量之多、规模之大、风格之全、保存之完好,龙南被誉为“中国围屋之乡”。
龙南围屋形态丰富,有国字形、口字形、回字形和不规则形等。现存围屋大多为“国字形围”和“口字形围”等方形围屋,建筑高度以2—3层居多,选址多位于依山傍水的平缓地带,巧妙利用山间狭小平地空间和当地石材、木材等建筑材料,精心设计,合理布局,与秀美自然融为一体。
围屋内,木刻、石雕等装饰细腻华丽、别具一格,镂空、浮雕、镶边镀金等雕刻工艺十分精湛。从内容上看,龙南围屋的雕刻装饰丰富多彩:有清新雅致的山水楼阁,有活灵活现的花鸟虫鱼,还有耳熟能详的人物故事。
在龙南市关西镇关西村里,有一座占地7426平方米的国字形围屋——关西新围,它是目前国内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的客家方形民居。关西新围的核心建筑是中部套建的一幢前后3进、5组并列、14座天井、120多间主房的大宅,与大宅相配套的还有花园、边房等建筑,是客家豪华民居的典范。关西新围内部曲径通幽,轩廊飞檐上有龙、虎、麒麟、凤凰等纹样的木雕,造型生动,雕刻精美;祠堂内的斗拱画彩描金,梅、兰、竹、菊等彩绘山水画,显示出围屋主人的文化品位。
活化利用围屋资源
这些守护客家先民安居乐业数百年的特色民居,如今需要在保护修缮中焕发出新的光彩。近年来,针对越来越多人搬出围屋、不少古建民居闲置失修等问题,龙南市开展“老屋复活”项目建设,对燕翼围、关西新围等具有保护价值的围屋进行保护修缮,通过修旧如旧的方式,保持其原生态的客家文化特征。对于普通民居围屋,则修旧如新,统一粉刷外立面,添置公共设施,打造“新客家风”乡村格调,发展出“共享村落”“民宿村”等具有乡村旅游发展潜力的产品,一村一品,竞相争妍。
在距离龙南市区5公里处的桃江河畔,黄花湾成为龙南市重点打造的“共享村落”之一。
什么是“共享村落”?据介绍,“共享村落”共享的是土地房屋资源,通过设立老屋托管站,流转农户自愿交予托管的闲置房屋,以村集体名义通过群众自筹、政府奖补等方式将老屋整修并出租,让有田园梦的创业人士得以租赁闲置农房,农户获得租金收益。
漫步于黄花湾,不仅有黛瓦石墙与青山绿水相映的美景,还有“客家梅子”非遗体验馆等新业态,让客家文化以新潮的方式传承下去。
从事室内设计工作的石清雄,在黄花湾“共享村落”建设之初,便与几个朋友一起租下一块地,建起一家音乐茶吧。为了保护邻近的祠堂古建筑,石清雄放弃了能留出更多使用面积的二层设计,转而采用一层全木质结构设计。“我希望我的设计能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而不是突兀地新建一个与文化背景不符的建筑。”石清雄说。
在政府、企业与社会力量的共同努力下,黄花湾这座昔日房屋破旧、村民大量流出的“空心村”,如今成为乡村旅游的好去处。截至目前,已有十余家商户入驻黄花湾,涵盖餐饮、民宿、露营基地等不同业态。今年1—4月,黄花湾平均每月接待游客1.3万余人。
在“铜墙铁壁”的燕翼围周边,一些颇具客家风情的民宿发展起来,游客们可以住在这里,俯瞰青砖黛瓦,仰望高墙炮楼。“我们发挥围屋资源集中的优势,把古围、古巷、古塘、古桥、古井串联起来,建设独具特色的客家文化古镇,让游客沉浸式体验客家风土人情,感受客家文化传承。”杨村镇党委书记赖伟胜认为,商业业态固然重要,挖掘好、展示好、融合好客家文化,才是围屋活化利用的“魂”。
据了解,龙南市文旅部门以实用为导向,以利用促保护,引导各乡镇因地制宜、因围制宜打造业态,突出自身特色,塑造旅游品牌,走差异化发展之路。目前,龙南市已打造了桂园里休闲民宿集聚区、双子围宿集、九连山镇碧水瑶休闲度假区等民宿集聚区,发展了70多家乡村民宿,预计到年底,龙南市将有休闲民宿聚集区11个,客房数1000多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