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环境整治解民忧 京城老胡同“颜值”提升

2023-07-12 15:10 中国新闻网   李岩  阅读:1473 

  中新网北京7月12日电 (记者 徐婧 杜燕) “最大的变化是垃圾桶站没了,以前一到夏天又臭又脏乱,现在每家都在分类后把垃圾放在院门口,不一会儿就被收走了。”提起家门口的变化,家住北京市东城区内务部街的陈老先生欣慰地说。

  7月11日,“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北京主题采访活动走进东城区内务部街。记者获悉,内务部街先后经历了两轮环境整治提升,治理了私搭乱建、违规“开墙打洞”、便民服务设施欠缺、架空线凌乱、停车秩序混乱等问题,街巷环境全面提升。

图为内务部街。 中新社记者 田雨昊 摄 图为内务部街。 中新社记者 田雨昊 摄

  内务部街东起朝阳门南小街,西至东四南大街,南邻史家胡同,北有支巷通本司胡同,全长727米,宽7米,不仅承担着沿线1700多位居民日常生活出行,还是胡同内北京第二中学同学和教职员工上下学的必经之路。

  胡同里干净整洁却看不到一处垃圾桶,这是怎样做到的?朝阳门街道办事处主任高洪雷介绍,垃圾分类开始以来,内务部街与街道其他平房区胡同一起,推行“垃圾不落地 垃圾分类”的巡回收运模式,通过“全面撤桶、巡回收运、分类投放、互相监督”的“不落地”分类收运,进一步改善整体人居环境。

  实施“垃圾不落地”后,胡同内不设垃圾桶站,环卫工人的垃圾车每天按照固定的时间点到各家各户门口收垃圾,居民听到环卫工人吹出的哨声,自行出来将垃圾分类倒入垃圾车内。同时,街道还引入了小型洗地、吸尘设备,安排作业人员增加洒水降尘、吸尘、冲洗和路面保洁频次,增加对居民垃圾、大件渣土、低值可回收物的清运力度,减少二次污染。

  除了垃圾清运,车辆占道也曾是这条胡同面临的难题之一。曾经的内务部街,被沿街见缝插针的违法建设、违规“开墙打洞”门脸挤占得宽窄不一,沿途一半道路停满了居民私家车,仅剩的一半道路还要承受上学放学的通行压力。“停车场建好后,胡同不挤了,邻里间的纠纷也少了。”陈老先生说。

图为内务部街27号院。 中新社记者 田雨昊 摄 图为内务部街27号院。 中新社记者 田雨昊 摄

  “一边是胡同安全和出行需要,一边是居民停车的合理刚需,多重需求让这条600多年的老胡同承担,显然不现实。”东城区城管委停车管理科科长郭风林说,对此,该委重新审视胡同的功能定位,与朝阳门街道办事处大力推进“胡同不停车”,将街巷环境提升与停车、便民设施设置相结合,与街巷道路空间整治效果相统一,改善胡同环境秩序,提升人居环境水平。

  经过前期摸排,胡同的停车需求约为百余辆。为了给这些车辆寻找“新家”,东城区将紧邻东四南大街、位于干面胡同西口的平面停车场进行“平改立”,命名为“内务部街停车场”。停车场内有两栋立体停车楼,均为上下两层,呈南北走向,与东四南大街平行。今年6月,伴随着立体停车场的投用,内务部街成为东城区第44条不停车胡同。

  停车场管理人员介绍,停车楼采用的是双层升降横移式停车设备,顶层载车板可上下升降,底层载车板只做左右横移。例如,如果车主的车停在第二层,取车时管理人员会将底层对应车位通过横移让出空位,这样第二层车位可以直接下降到底层,车主就能完成取车环节,整个过程不会超过半分钟。

  目前,内务部街有75辆车入驻了停车场,剩余的30多辆车则停在了朝阳门南小街的道路停车位,整条胡同最终实现了“不停车”。

  环境改善的同时,居民的生活也更加“有滋有味”。11日上午,舞蹈队的居民们正在内务部街27号院室内排练。据介绍,这里原是一处单位办公场所,经过腾退搬迁,成功地转型为街道的社区文化生活馆,成为一处集艺术、文化、体育、创新生活方式为一体的公共文化空间。

  “端午节和邻居一起包粽子,送给胡同里的孤寡老人。”陈老先生说,自己常在家门口参与文化活动,“不仅自己开心,这些活动也让我们更多地关心他人。”(完)

【编辑:李岩】
225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