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6月1日电 (许婧 吕客 吴斯琦)应用型高校作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要力量,如何在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的实践中找准产教融合的耦合点?如何用好分类评价这根“指挥棒”,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人才智力支撑?
记者1日从上海应用技术大学获悉,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指导,上海市高等教育学会、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主办的应用型高校产教融合“双协同”创新发展战略与多元评价研讨会在该校举行。研讨会上,来自政府、学会、企业和高校的专家学者,深入探讨产教融合新范式和应用型高校发展新动能。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行业输送紧缺应用型人才,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成为与会专家学者们的共识。
上海市高等教育学会会长、上海科技大学常务副校长印杰表示,高校要强化“育人意识”“应用意识”“服务意识”,加强与产业界合作,共创共建共享人才培养、应用研究和产业进步的交互平台,推动高校的分类发展、特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督导室主任焦小峰谈到,政府、学校、行业、企业都是产教融合的主体,都应根据自身职责,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评价是指挥棒、驱动器,上海高校分类评价将围绕产教融合进行指标优化和调整,推动学校主动构建各类平台,引入和转化企业行业资源为教学和研究资源,深化探索产教融合的上海方案,切实推动上海产业和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校长柯勤飞谈到,学校高度对接产业发展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形成“学科 产业”的学科体系,构建“爱科技”“六融合”“双协同”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共建高水平协同创新平台和跨学科校企导师团队,以高水平科技创新体系赋能产教融合创新路径,全方位服务支撑国家和区域创新驱动发展,走出了应用创新性大学的特色发展之路。
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教授郭建如基于对我国应用型人才的实证调研,深入分析了产教融合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体系、培养模式与改革举措。同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蔡三发聚焦新时代卓越工程师培养,分享了同济大学践行“学术与育人”第一价值追求理念,在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教育模式上的探索实践,通过卓越工程师学院的改革与创新,着力构建高质量人才培养新生态。
上海市经信委综合规划处处长赵广君、上海东方美谷企业集团总经理袁飞在研讨会分享了上海未来产业前瞻布局的“3 6”新型产业体系以及东方美谷在与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合作中围绕美丽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进行的一系列实践经验。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党委书记郭庆松表示,作为上海地方高校,将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深入贯彻落实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战略布局,充分利用分类评价的成果,加强应用型高校发展的研究和实践,在依托服务相关重点产业中开辟应用研究“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作出更多更好的贡献。(完)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