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功润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研究员、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院长助理
如果说,“非典”疫情时期中国经济的强劲动能得益于旺盛的投资需求、人口红利高峰以及全球化“世界工厂”驱动;那么,当前能带动中国经济真正走出“新冠”疫情阴霾的,应该是众望所归的数字经济。数字经济在新冠疫战中的韧性“补位”,彰显了数字经济作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重要产业定位,在某种意义上,数字经济能否扛住冲击,能否支撑宏观经济稳定甚至引领后疫情时代的经济发展,是对中国经济结构转型成功与否的生动检验。
数字经济的发展构筑了战疫大后方
疫情之下,为什么我们能安心宅在家里?除了有八方驰援的医务工作者在一线奋战,还有稳定发展的数字经济为千千万万共同抗疫的群众构筑了坚实的大后方。试想,如果中国数字经济没有发展起来,线下渠道失灵,没有并行不悖的线上替代方案,人们还处在相对封闭的信息孤岛,当线下产业关停时没有数字经济的强劲支撑,中国社会经济会是一幅怎样的图景?
在这场阻击新冠疫情的战役中,我国经济在短期内肯定受一定影响,但数字经济的良好发展基础在很大程度上对冲了疫情的负面影响。背后的重要原因就在于,我国数字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转型中所发挥了积极作用。
据中国信通院测算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预计达35万亿元,占GDP比重达35.4%,数字经济实际上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中国经济正在由“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升级为“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换言之,中国经济已经基本实现了新旧动能的有序转换,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更多地取决于数字经济的稳定增长,而从根本上说,中国数字经济的增长动能并没有因为疫情冲击而发生质的改变。数字经济的稳定发展形成了战疫成功的强大后盾,这也正是我们判断“中国经济未来长期向好、高质量增长的基本面不会改变”的重要原因所在。
得益于数字经济,虽然商场、电影院、餐馆、旅游景点等热门消费场所基本关停,但人们转而选择数字化消费:手游、直播、网购等以数字化行业出现新增长,新零售行业出现新的变化;AI、VR、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有效运用于电子商务,促进网络3D购物、实体店自助结算、无人超市24小时营业等,能够更加匹配人们的个性化消费需求。
转战线上的,除了实体产业,还有金融业务。疫情之下,传统金融机构纷纷推出“无接触理财”。日前,30家金融机构把百款爆款定存产品搬了上支付宝,产品一上线即被“秒杀”,股票类基金申购交易日均增长更是达到400%。炙手可热到什么程度?有网友称“像追剧一样追理财直播!”疫情让传统金融机构与以支付宝为代表的数字经济企业进入合作2.0版本,有超过300家基金、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在支付宝接入了存款、养老险、银行理财等全资管品类。数字经济的发展还催生了金融支持实体企业“快车道”。为了精准滴灌帮扶实体小微企业“抗疫”,25家银行仅用两天时间就与支付宝在线敲定“共同为850万实体小店提供贷款,并下调20%的贷款利息”,可谓下了一场金融支持的“及时雨”。
疫情倒逼传统产业加速数字化进程
危机总是与契机相伴相生。“非典”时期,电子商务巨头顺势崛起,开启了中国电子商务黄金时代。本次新冠疫情倒逼传统产业加速数字化进程,促进传统企业更加重视通过数字化平台来开展采购和销售,对5G以及人工智能的应用也将持更开放的态度。产业互联网、人工智能、VR等新技术将得到更广泛应用,产业结构将得到优化。
疫情防控以来,基于数字化的线上商业模式变得十分活跃,网络远程办公、在线教育以及减少人员接触的“代买代送”等模式由“小众”进入“大众”视野,数字经济的活力和优势得到了充分展现。
疫情期间,与数字经济有关商业模式的独特优势,不仅体现在微观主体的消费和生产领域,也体现在城市管理、交通物流、医疗服务等宏观社会治理体系方面。疫情的持续影响,使得智慧城市、工业互联网、大消费方式等诸多方面的应用,更多关注数字化换转。可以肯定的是,许多传统产业未来都将加大对数字化进程的支持和投入,积极推进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加快5G技术的应用,让数字经济早日成为推动产业转型的核心力量。
产业的数字化进程将带来产业思维模式的改变。比如办公模式,疫情中被迫采用的居家远程办公模式将促使很多企业进一步思考线上办公的价值和意义。在线下办公成本高企的条件下,某些产业可能就不会再选择扎推往商务CBD“挤”,或许会梯度向二三线区域转移,在人们逐渐适应并开始享受这种“online”快捷办公方式后,“online”线上协同办公也可能会在人们惯性需求下继续发展,并进一步带来用工方式的全新变革。研究显示,受疫情影响,2020年我国灵活用工市场规模将增长23%以上。
再比如,在线教育。全国各地学校均在疫情中加强技术投入,开发“云”端应用,搭建“空中课堂”,等于完成了一次在线教育平台的全国性推广。经过直播课堂、远程教学等在线教学场景的广泛应用,未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将更加普遍。此外,知识付费APP纷纷将一部分课程免费赠送给用户,各种在线教育企业也都加入到这一轮低成本获客潮流中来,这些举措都将共同形成在线学习的良好生态环境,助推用户线上学习习惯的养成。
应该说,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进程一直在路上,但按部就班相对迟缓,疫情以一种“危机”的极端方式迫使人们不得不严肃审视产业数字化升级的可行性。在疫情防控的应用场景下,许多传统产业看到并尝试通过数字化克服空间障碍为用户提供服务,也看到了数字技术广阔的应用前景。以此为契机,产业界会加速推进数字化进程,将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物联网等数字技术在产业发展主战场应用实施,未来产业运转效率会大大提升。
数字经济是拉动后疫情经济发展“优选项”
未来经济靠什么拉动?一季度消费对全年经济贡献往往最大,但今年受疫情影响消费远不及往年,服务性消费更是难以弥补;疫情还在客观上导致居民收入下降,对全年后续消费亦产生不利影响。所以,靠消费拉动的可能性不大。比照2003年“非典”时期,当时资本形成总额贡献了GDP增长的70%,拉动GDP增速7.0个百分点;在同样遭受疫情的情形下,可以预见,2020年的资本形成总额将对经济增长贡献更多百分点,投资将在今年经济增长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但靠投资“硬”拉动是不得已而为之,等于透支了未来的发展势能,所以也只能是权宜之计。
房地产刺激经济的老路行得通吗?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累计同比增速分别为-0.1%和6.5%,2020年为了释放短期刚性需求,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略微施行政策性宽松。最近,人民银行调统司原司长、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盛松成在《十条建议应付新冠疫情对房地产业的冲击》一文中理性地提出“支持刚需和改善需求”,并且明确表示可适当调整“认房又认贷”的政策。但他亦强调,“不能把合理支持房地产业平稳发展的政策视为对房地产调控的放松”,而是要在遵循“房住不炒”“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原则下相机抉择。因此,从经济发展长远计,通过刺激房地产对冲经济下行压力不应成为政策优选。
当然,疫情的负面影响是全面的,它增加了经济的不确定性,冲击了市场投资信心,造成投资需求紧缩,对所有产业都带来了较大冲击。只是相较而言,数字经济因其在短期内发挥了关键的“补位”支撑作用,同时其在拉动未来经济增长的效果上也更为明显。分析显示,即使受疫情冲击数字经济增速下降3.8个百分点,其增速仍可达14%左右,显著高于5-6%左右的宏观经济预测增速。
拉动后疫情经济发展的“优选项”必然是数字经济。从长期来看,一旦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市场信心重新回归,数字经济投资规模将持续扩大。当前,5G、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发展趋势未变,汽车、装备等支柱产业的数字化转型需求依然强劲,对数字经济投资的拉动力度不减。同时,疫情之后的政策重点将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数字经济作为推动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关键动力,始终是政策焦点之一,数字经济投资也将持续释放其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
后疫情经济时代,数字经济的创新创业将持续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根据麦肯锡测算,疫情时期线上消费每增加1个单位,61%为替代原有需求,39%为新增需求。新增需求不断影响现有业态,同时也激发大量创新业态,促进生产生活朝着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比如,在金融领域,金融机构纷纷推出新型线上线下融合服务,使得智慧网点、虚拟银行等新业务加速落地;工业领域,数字化转型进程不断加速,部分企业已加速应用机器人、自动化等新手段、新方式。
可以预见,不远的未来,中国的数字经济产业将迈向中高端水平,将在持续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过程中,为拉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