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多名学生因环境问题流鼻血?真相到底是什么
近日,网传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多名孩子集体出现流鼻血的症状,民众怀疑是附近工厂违法排放废气所致。5月25日当地官方通报称,接到举报后,环保部门第一时间到现场进行专业检测,经检测,企业现场内外排放数据均不超标,但确有刺鼻性气味。5月21日至25日,当地县政府统一组织周边居民小区中小学生到医院免费体检,600余名登记参加的学生中,已体检404名,发现1名存在流鼻血现象,5名鼻腔有血迹,其余没有明显异常情况。据悉,当地环保执法部门依法要求四家涉事企业停产整顿。
针对学生集体流鼻血引发的舆情,夏邑县官方反应迅速,第一时间对企业进行检测,要求涉事企业停业整顿,并对学生进行了体检,这些做法应予以肯定。然而,无可讳言的是,此事的处理结果依然疑点重重,让人难以彻底放心。
首先,检测显示“企业排放数据均不超标,确有刺鼻性气味”,周边居民反映晚上会被熏醒,这样的程度为何还在标准范围之内?
从环保执法的实践看,废气的排放不像废水、固废,由于它看不见、摸不着,所以,这就给排污企业留下了“玩猫腻”的空间。比如,一些排污企业在超标排放上最惯用的伎俩,要数深夜偷排。此外,在受到环保部门检查时,企业排污规规矩矩,没有人管的时候,则肆意妄为。
那么,夏邑县环保部门对涉事企业排污检测,选择的是什么时间,有没有提前给企业打招呼?报道中提到,居民陈先生就反映,晚上“不关窗户偶尔会被臭味熏醒”。如果这个时候去采样检测,得到的数据才有可能是真实的。如果检测是安排好后企业配合的,那么这样的检测结果,能代表真实的污染状况吗?此前,这4家企业曾因废气治理不到位被处罚整改,对于这种有前科的企业,有关部门监督整改真的到位了吗?
其次,如果环保部门的检测结果客观真实,企业废气检测符合标准,但受气象影响、距离居民区近等因素,导致周边有异味。那另一个问题就是,相关的排放标准是否有改进的空间?
这些年来,在媒体报道中,经常会遇到居民受到工业排放气体困扰的问题,环保部门给出的答复往往是排放“达标”。环保治理中,民众身体充当“人肉检测仪”,屡屡检测出问题,而环保部门却查不出问题,这恐怕是不正常的。众所周知,中国的VOCs(一般指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启动较晚,相比其他污染治理,重视程度远远不够,这其中是否存在标准滞后或缺失的问题,值得检讨。
还有,学生流鼻血的问题到底有多严重,原因是什么?虽然夏邑县官方的调查称,只有1名存在流鼻血现象,5名鼻腔有血迹。但从家长和居民反应看,长期以来,流鼻血的学生人数或远超官方调查的人数。所以,夏邑县这份临时的调查,未必能反映学生集体流鼻血的真实状况,需要更全面地进行统计,查清背后的真实原因并及时公布。记得在2013年,浙江温州也曾发生学生集体流鼻血事件。当时,浙江省卫生厅派出5名血液病、五官科、流行病学专家组成调查组,开展全面而复杂的调查,才追踪到了企业甲醛超标这个“元凶”。这样的做法,无疑值得河南相关部门借鉴。
学生集体流鼻血,环保检测却不超标,这无疑是个黑色幽默。如果异味扰民,甚至对民众健康造成威胁居然合法,这是否意味着,相关企业可以一直“刺鼻但不超标”地生产下去?有关部门在对企业惩治时,也就无法以超标论处?
环保标准的制定,不是为追求“数据合理”,其根本目的在于保护环境和保障居民安全,尤其是排污企业周边有居民或受气象影响时,标准应当结合实际改进,而不能不顾实际体感。此次,夏邑县学生集体流鼻血引发民怨,是对企业良心的拷问,也是对更科学合理的环保标准的呼唤。(冷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