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以青春之我建设今日青春中国
正是一年“春日载阳,东风解冻”之时,万象更新、生机盎然。在这处处呈现“清和明媚之象”的广袤国土上,鼓角声声,为广大青年成长成才、干事创业铺开了广阔天地。“无奋斗,不青春。”我党早期卓越领导人李大钊曾写下壮美的《青春》篇章,“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激励每一位青年为民族之青春而不懈奋斗。今天,我们党的事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时代呼唤有志青年“以中立不倚之精神,肩兹砥柱中流之责任”,以青春之我建设更加蓬勃的青春中国。
“青春者,国家之魂。”每个伟大的时代,都需要那个时代的青年人志存高远,把青春的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人类作出了卓越贡献,成为世界上伟大的民族。”当我们走遍全世界,了解中华文化作为人类历史上唯一一个绵延至今未曾中断的灿烂文明之无比珍贵性,定会如同李大钊一样感慨:“舍青春中华之青年,更谁与归矣?”今天,新时代中国青年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既面临着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也面临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当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努力成为“有理想、有学问、有才干的实干家”,不辜负党的期望、人民期待、民族重托,不辜负我们这个伟大时代。
“同人民一道拼搏、同祖国一道前进,服务人民、奉献祖国,是当代中国青年的正确方向。”青年人立志不难,难在立得正、立得稳。习总书记强调:“青年理想远大、信念坚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广大青年,没有体验过民族生死存亡的苦难,没有经历过血与火的考验,没有参加过艰苦卓绝的斗争。要想补足精神之钙,必须在常学党的创新理论中淬炼政治灵魂,在常学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传承红色基因,不断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青春之我虽小,但若能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境界情怀,融入党、国家和民族事业之江海,则每一股涓流终将汇聚成推动民族复兴的磅礴之力。
“一个时代的精神,是青年代表的精神;一个时代的性格,是青春代表的性格。”今天,在相对安逸环境中长大的青年一代,正在用实际行动书写着勇气与担当,诠释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中华优秀文化基因。特别是在抗疫斗争中,青年一代不怕苦、不畏难、不惧牺牲,用臂膀扛起如山的责任,展现出青春激昂的风采;在奥运赛场上,中国青年敢于挑战和超越自我,表现出“高昂的斗志、顽强的作风、精湛的技能”和“遵守规则、尊重对手、尊重裁判、尊重观众”的良好体育道德和文明素养。除此之外,在新时代的广阔舞台上,无论是抗洪抢险、抗震救灾、脱贫攻坚,还是基础建设……无数青年在披荆斩棘中开拓前进,在攻坚克难中创造业绩,把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需要的地方。他们在基层一线的伟大实践中,书写时代精神、展现精彩人生。
“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在风雨如晦的革命岁月,李大钊苦思救亡图存的民族出路时寄望青年:“凡以冲决历史之桎梏,涤荡历史之积秽,新造民族之生命,挽回民族之青春者,固莫不惟其青年是望矣。”今天,中国青年幸逢盛世,不仅要有远大理想,更要有勇于斗争、不懈奋斗的精神。奋进新征程,我们可能面临着这样那样的风险挑战,甚至会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要求广大青年勇于担当,把真抓实干、敢闯敢干作为干事业的应有姿态,在愈挫愈勇中开拓新局;敢于斗争,把讲气节、讲原则作为干事业的应有作风,在坚守正道中奋勇前进;严守规矩,把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作为正冠之镜,在律己修身中有所作为。“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在感悟时代、紧跟时代中珍惜当下、不负韶华,在搏击青春中放飞人生梦想,在投身民族复兴伟业中书写绚烂青春。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