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立足中国式现代化 构建中国政治学话语体系

2022-01-14 14:59 光明网-《光明日报》    阅读:5639 

作者:宋雄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和法律教研部教授)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政治学既是追求有序公共生活的学问,也是治国理政离不开的思想宝库。当前,中国政治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基于中国式现代化实践,构建一套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政治学知识体系,打造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引导国际学术界客观真实地认识中国。

改革开放之初,中国政治学恢复重建。当时,国外政治学理论蜂拥而至,20世纪80年代的“现代化理论”,90年代的“自由民主理论”,以及进入21世纪之后的具有西方本土经验的“治理理论”被译介到中国。学科重建之初,由于自身知识积累和学术创造能力较为薄弱,译介西方理论成果有一定必要性。然而,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大量政治学理论,是在美国政治学知识体系主导下进入中国的,并以其概念、框架和方法来解释中国现代化实践,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术界对中国问题的独立思考能力。

事实上,通往现代化的道路多种多样,决不只有欧美发达国家一种模式、一条道路、一个标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些理论观点和学术成果可以用来说明一些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历程,在一定地域和历史文化中具有合理性,但如果硬要把它们套在各国各民族头上、用它们来对人类生活进行格式化,并以此为裁判,那就是荒谬的了。”中国政治学研究要真正提出中国问题、给出中国解决方案,就必须立足中国式现代化,努力构建中国政治学标识性概念,通过概念进行概括、分析、判断和推理,进而形成完整而严密的话语体系,在世界学术格局中作出特有贡献。

概念是运用专业学科知识持续不断地进行学术研究的产物,是对事实或理论的概括,是构建话语体系和知识体系的重要基础。当下,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界已产生和供给了一批有效的政治学概念,比如,国家治理现代化、全过程人民民主、协商民主、自我革命、大一统政治、使命型政党、服务型政府、贤能政治、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家户制、增量民主等。这些概念是“以中国为中心”和“以中国为方法”而构建的具有解释力的标识性概念,也是中国政治学学术共同体的身份标识。中国政治学研究应在已有成果基础上,立足中国式现代化,将历史、田野和比较带入中国政治学,推动话语体系和知识体系不断丰富更新,以解释“中国之治”的成功实践,并实现与西方政治学的有效对话,提升国际话语权。

一是将历史作为一种方法论视角。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有着深厚的历史逻辑,它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从中国历史发展进程尤其是从近代中国的深重苦难中走出来的。将历史作为一种方法论视角,旨在从总体上关注独具中国历史特色的政治史和国家史。钱穆曾指出,“中国历史自有其与其他国家民族之不同之特殊性,而最显见者却在政治上。亦可说中国民族性擅长政治,故能以政治活动为其胜场。能创建优良的政治制度来完成大一统之局面,且能维持此大一统之局面历数千年之久而不败。直到今天,我们得拥有这样一个广土众民的大国家,举世莫匹,这是中国历史之结晶品,是中国历史之无上成绩”。在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中回应时代的真问题,体现为在扎实的学术研究中,要有清晰的理论自觉,牢固树立大历史观,增强历史自觉和学术自觉,围绕中国的历史,特别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产生新的研究范式、研究路径与研究方法,建立自己明确的范畴和路径特性。

二是将田野带入中国政治学。我们的哲学社会科学有没有中国特色,归根到底要看有没有主体性、原创性。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实现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践证明,中国式现代化是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能够持续推动拥有14亿多人口大国进步和发展、确保拥有5000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有着坚实的实践逻辑,要求我们在田野中发现事实和问题,并进行独立思考,打造标识性概念。中国政治学的标识性概念应该是发现“真实”的知识,扎根中国现代化实践并能够解释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它应该是被“相信”的知识,是认识主体所能够把握和相信的;它应当是被“确证”的知识,建立在科学严谨的论证基础上。

三是在比较的视野中研究中国经验。比较研究既可以是哲学层面的思辨,也可以成为实证政治科学的研究视角。在人类认识复杂世界的过程中,已有的理论概念为政治学学科的构建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储备,但社会科学具有民族性色彩,我们对国外的理论、概念、话语、方法,要有分析、有鉴别。将比较的视野带入中国政治学,能够探索和拓展有助于理解和阐释中国实际问题的政治学理论,形成可以与西方理论对话的标识性概念。比较的视野告诉我们,中国式现代化不是单一向度的现代化,而是协调全面发展的现代化,在遵循现代化一般规律的同时,突破了西方现代化发展的单一文明形态,实现了从物的现代化到人的现代化,从经济的现代化到全面的现代化的飞跃。比较的视野,有助于扩展人们对不同政治模式的认识,激发人们去发现和概括关于复杂政治现象的一般理论,从而获得中国政治学的标识性概念。

当前,学科协作、知识共享、理论互补,成为一种新的发展趋势。我们应依托跨学科的协作,借鉴其他学科领域丰富的理论资源和储备,推进中国政治学在前沿领域的知识生产。中国政治学要担当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充分运用人类创造的知识积累,立足中国,放眼世界,建立一整套自主性的话语体系和知识体系,从而使各种政治学知识有机结合成完整的解释系统,为诠释“中国之治”贡献智慧支持。

《光明日报》( 2022年01月14日 11版)

719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