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昌县融媒体中心讯(记者 董梦娟 通讯员 陈丽娜)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绿色、生态、自然的产品日益受到消费者的热捧。一直以来,“大港黑木耳”、“大港香菇”等都是我县农产品的代名词。有这样一位大山里的致富带头人,他扎根深山,却闯出了一条生态种植的致富路,他就是石满江。
从都昌县城到大港集镇,一路都是坦途,然而一入大港水库,再去到土目源村,就是山连山、弯连弯。爬坡、过坎、绕盘山道,蜿蜒蜗行,石满江和他的创业基地就“藏”在这深山里。
土目源村,是典型的山区村,经济基础薄弱,地理条件差,是我县的深度贫困村。石满江就出生在这里,也是在这里,他当了二十多年的农民。
石满江说:“我开始是务农,种田在家里,差不多二十年了吧。”
因为山多田少,一直以来,石满江务工、务农的收入只能用来贴补家用。
石满江说:“还是在山上砍一点木头,砍一点毛竹,跟人家做点事,带着务农,又没有到外面去打工,那一年就是保自己家里生活。”
1995年,有位外商看上了土目源的自然条件,决定在村里大规模种植黑木耳。当时听到这个消息的石满江觉得是个好机会,可以回来跟他们学学技术。
石满江说:“我在外面做点小生意,回来的时候听见村里面说,有人进来,过来种这个黑木耳。”
这次尝试之后,石满江就尝到了甜头,赚到了他创业路上的第一桶金。
石满江说:“跟他学一下技术看看,看看怎么样,我就种了一点,那一年产量很好,我种的太少了,后悔,种了万把斤树,可能采了两百斤干木耳。”
这一开始就如此顺利,让很多人都羡慕不已。于是,第二年,村里的大家伙儿都跟着石满江种了起来。
石满江说:“那个时候还可以,第二年我们村里面规模发展很大,我们村里面种了一百多万斤树,第二年产量不行,大部分全部亏掉了。”
本想着大家一起致富,可这还没开始就给了石满江一个当头棒喝,一时之间,村里的很多人都退缩了。
石满江说:“那个时候从现在来说就是管理上的原因,还有菌种上的事情,从那个时候就知道,反正这个东西不能种了,亏本,大部分人都停下来了,没有种。”
石满江没有随大流,吃一堑长一智,不甘心的他决定继续尝试,总结以前的经验,这一次他还准备种点香菇。
石满江说:“第三年接着种,我那个时候种香菇木耳,我就是浙江有个师傅在我们这里种这个香菇,我就是结合它,大点的树在山上种香菇,树丫就下来种木耳,后来种几年还可以,管它,那个时候在(家)一年能搞个几千块钱,万把块钱差不多。”
从2010年开始,因为政策的原因,石满江的香菇木耳“事业”又按下了暂停键。
石满江说:“后来就是说对我们森林分到了户,上面来了政策,把山全部分到了个人,个人那个时候不好弄,几年就停下来了,没有搞。
2017年,土目源村开始建设新农村,村庄面貌等焕然一新,已经50岁的石满江觉得是时候开始他的再创业了。
石满江:“停下来以后,那一年我们村搞新农村,我就在理事会,我就是说我们山沟里要利用我们的资源、发展我们的产业。
说干就干,石满江带着几位邻居一起去到浙江、湖北学习经验,在地点的选择上,石满江还专门挑了一些跟本村条件相似的来参考。
石满江:“他们也是山沟里面跟我们差不多,他们每家每户都在那里搞,我认为产业还是可以,我们还是没有技术。
一番取经之后,石满江决定大展身手,于是,他主动挑起重担,担起本村产业扶贫带头人的角色。
石满江:“我第一次参加了会议,我就是说我来搞,我有这个信心,现在对于我来说,投一点点资,还是可以,反正孩子大了,我也做了爷爷,现在经济上他们有他们的生活,我们过自己的生活,也没有什么好大的经济压力,投点资就是有点风险,也无所谓,在那个时候我就想做。
很多村民本以为石满江说“贴老本”是一句虚词儿套话,没想到动了真章的时候,他还真是拿出了砸锅卖铁的劲儿。
石满江:“我周边的人都支持我,因为我这里种植香菇木耳的条件是相当的优越的,我们这个气温、这里没有污染,水源相当好,我们种香菇木耳纯绿色食品,我对这个还是有信心。
2018年下半年的雨季较长,种香菇木耳的木材一直到不了位,刚准备扩种的石满江惆怅的很。
石满江:“长期下雨,要砍树过来,请人工砍下山,车又拉不过来,去年下半年一直过年腊月二十八,这个木头才刚刚拉回家,拉回来以后还没有裁。
好在今年上半年天气状况不错,木材裁好了,也把菌种种下去了。
石满江:“今年种的时候跟上去,过了一个月品种活得蛮好,很有信心,大约在6月30号左右就起价了,6月20号之前木耳树上就产生了小木耳,还可以,还蛮高兴的。
现如今,石满江的望晓岭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办起来了,还吸纳了16户本村的贫困户,不仅如此,配套的扶贫车间也建了起来。
石满江:“我们是优先让他(贫困户)到我这里做事,男的是160(元)一天,女的是120(元)一天,每个季度工资我们都要发放下去。
这样的歌声,现在每天都会在石满江的基地上听到,贫困户们一边采着木耳,一边哼着曲调,好一派丰收的场景。
贫困户谢月晖说:“石总办起来的合作社,我们在这里做事,120块钱一天,天天在这里做,想脱贫。希望他越做越大,我们也有分红。”
贫困户占彩丽说:“工作还好,也有一百多一天,老人家希望他做的更好,一块赚钱。”
脱贫攻坚干得好不好,百姓心中有杆秤。从石满江决定种植香菇木耳起,就带着村民撸起袖子大干,立说立行,不到两年时间,村容村貌和村民的经济状况都有了极大改变。
县卫健委驻土目源村第一书记陈跃说:“通过他办这个合作社,他起到一个带动的作用,包括他自己对香菇木耳都非常了解,一些不懂香菇木耳种植技术的贫困户积极参与到他这个开办的香菇木耳培训班当中,增加了他们这些对木耳技术的了解,所以更大的提高了贫困户的积极性。”
如今,放眼土目源村的木耳种植基地,只见湛蓝的苍穹下,一个挨着一个的菌棒盛如夏花,村民们的脸上,写满了喜悦与希望。对于石满江来说,他的创业之路才刚刚起步,未来可期。
石满江说:“要按个人来说,我也有这个心愿,国家对我们合作社这么好的政策,我应该带贫困户走出脱贫致富的道路。我今年下半年还准备把规模继续扩大,有田啊地啊都准备租下来,继续扩大,如果今年下半年香菇也生产的时候,就比较忙,我们香菇下半年马上就要生产。”
石满江由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摇身一变成为了村里的种植大户,更是带动了村内其他农民致富。他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谱写着人生的乐章,和村民们一起,走上了合作社与村民增收的双赢发展之路,推动着本村经济像村里的盘山道一样不断地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