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的目标要求,全省自然资源系统如何统筹做好国土空间规划,为高标准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篇章提供空间支撑?12月21日,在省政府新闻办、省自然资源厅联合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郑斌勇介绍了相关情况。
郑斌勇介绍,前不久,国务院正式批复《江西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这是全省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修复的政策和总纲,明确到2035年,我省将构建安全、绿色、开发、协调、宜居、美丽、智慧的高品质国土空间,成为南方地区重要生态屏障、全国粮食和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文化与自然魅力彰显的宜居家园。
在农业空间安排上,《规划》提出,构建“五区三带”农业空间格局,加强鄱阳湖平原、赣抚平原、吉泰盆地、赣南丘陵盆地、赣西丘陵盆地这五个农业生产集中区的耕地保护,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保障供给能力。
在生态空间安排上,《规划》提出,夯实“一江双心,五河三屏”生态保护格局,推动建设长江岸线江西段,加强鄱阳湖、赣江源—东江源—北江源两个核心生态区域整体保护,统筹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五大水系生态保护修复,筑牢赣东—赣东北、赣西—赣西北、赣南三个山地森林生态屏障,维护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
在城镇空间安排上,《规划》提出,完善“一圈两带四群”的城镇开发格局,做优做强南昌都市圈,推动沪昆、京九两大城镇发展带加强资源要素集聚能力,加快赣州、信江河谷、新宜萍、吉泰四大城镇群发展,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营造宜居、韧性、智慧的城镇空间。
《规划》结合省情实际,突出了我省粮食主产区地位、生态主体功能区地位,统筹划定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形成可考核、可审计、可追责的划定成果,既维护了全省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又有力保障了重大项目发展空间,促进了城镇空间节约集约高效利用,较好地支撑了全省发展需求。
不仅如此,《规划》还提出生态筑屏、开发协同、都市圈引领、乡村振兴、魅力彰显五大空间战略,与我省“十四五”规划、水网建设规划、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等充分衔接,统筹协调了省级以上各类重大建设项目的空间需求,为促进区域协调、推动全省高质量发展提供空间支持。
按照《规划》,到2035年,全省耕地保有量不低于4004.59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3545.43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4.12万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控制在基于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1.3倍以内。
“通过《规划》,我们强化了自然资源整体保护和高效利用,明确了自然灾害风险重点防控区域,落实了战略性矿产资源、历史文化保护等安全保障空间,全面筑牢了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底线。”郑斌勇说。(全媒体记者 杨碧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