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骄傲!姜英荣荣获“全国模范教师”称号,赴京参加大会并接受表彰!

©原创 2019-09-12 09:08  阅读:5799 

9月10日上午,在北京召开的“庆祝2019年教师节暨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上,都昌县乡村教师姜英荣被授予全国模范教师称号。

“我一直感觉在梦里,内心的激动和骄傲没有停息过。”10日下午15时,参加完表彰大会,刚刚回到住处的姜英荣这样描述自己的心情。谈及今天的经历,姜英荣说自己挺幸运的,从事乡村教育22年,没想到竟然获得了全国模范教师这样崇高的荣誉,尤其是还能到人民大会堂接受表彰,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今天的经历让我觉得既兴奋又激动,这体现了国家对乡村教育的重视程度,作为一名乡村教师,我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但同时也觉得自己做的远远不够,能获得这么大的荣誉,既是鼓励也是鞭策。”

记者了解到,继续扎根乡村教育是姜英荣的心愿。从教22年,他放弃县城中学的优厚待遇,自愿到离家五十多里外的偏僻穷村高小点支教。他用一颗炽热的爱心对待每一个学生,自创“家访、家教、家护”教学法,使村小的教学质量发生了质的变化。22年来,他深深扎根农村基层教育,奉献自己的青春和智慧,多次获得全县优秀教师荣誉称号,2017成功入选江西省第四届"师德标兵",今年又获得全国模范教师光荣称号。

姜英荣表示,接受完表彰后,他将赶回都昌县大港中心小学,给学生们上课。他说:“我要继续在乡村教育工作中发光发热,把学生们培养成才,尽心尽责,把本职工作做好做实”。

1997年,都昌师范毕业的姜英荣,成为了都昌县大树中学的一名数学老师。2014年春季开学前,都昌县教育局要抽调一批青年教师到狮山乡斗山村高小点教数学,他第一个报名,主动申请奔赴全县最偏远、条件最差的教学点教书。从2016年开始,已经在狮山乡斗山村支教两年的姜英荣,放弃了回原单位工作的机会,又主动向都昌县教育体育局请求到极其远的山区支教,在鸣山乡九山高小陆庙教学点勤恳教书育人,播撒文明、科学的种子。

姜英荣(左一)在鸣山乡九山高小陆庙教学点

给缺爱的孩子无尽的爱    

他义务照顾孤儿,“老师”变“爸爸”

2014年,姜英荣老师在狮山乡斗山小学支教时,结识了学生曹开华。一年级学生曹开华在1岁时,其父亲得癌症去世,之后祖父去世,母亲改嫁,靠80多岁的奶奶带大,到9岁时才读一年级。当时,曹开华由年迈的奶奶抚养已经非常艰难,姜英荣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他将曹开华带在身边,主动担起了照料他学习及生活的担子,同吃同住同睡,将他视为自己的亲生儿子,并承担他的学习、生活费用。从此,曹开华与姜英荣老师的命运紧紧联系到了一起,他们之间也由最初的“师生情”质变为“父子情”。

姜英荣和曹开华在一起

后来,姜英荣转到鸣山乡陆庙村小支教,他又把这个孩子带到了鸣山乡,照料其生活及学习,为他垫付学费,为他辅导课业,牺牲了自己所有的节假日休息时间,几乎是哪里有姜英荣,哪里有学生曹开华,以致于村民们误认为曹开华是姜英荣老师的儿子。作为一名男老师,要细心照顾一个十岁的孩子并不容易。九山小学陆庙教学点地处偏僻,教学和生活条件非常艰苦。学校是一间低矮的平房,两间简陋的教室,中间一个十几平方米的房间就是他的宿舍、办公室兼厨房,再加上一张破旧的床铺,课桌拼成的办公桌。当时,在陆庙教学点只有两个老师,两个班的学生。因此,姜老师在教学点上既要带好两门主课,两个班的学生,还要管好自己和曹开华的日常生活,比如买菜、做饭、洗衣之类的事情。生活清苦,条件艰苦,但姜老师却能以苦为乐、乐在其中。姜老师坦言:“照顾孩子的这一路有苦有甜。但当看到开华活泼开朗地成长,便觉得一切都值得。”曹开华也说:“学校像我家、老师爱我我爱他,我说老师像爸爸,爸爸夸我真不差。”短短的几句童言雅句,蕴涵着深厚的师生情。

自创“家访、家教、家护”教学法

他“爱生如子,教学有方”

在姜老师的抽屉里,一年四季备有感冒药,冬天有为值日生准备的护手霜,还有专门为女生准备的梳子……从斗山村小到九山小学陆庙教学点,他与学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当年,从九山高小向东北方向还要走很长的一段山路才能到陆庙教学点。陆庙教学点的老师像走马灯似的年年换,人留不住,中老年教师更留不住,青年教师连本地的代理教师也待不上一年半载,但姜英荣一待就是三年。支教期间,姜英荣自创“家访、家教、家护”教学法,利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对学生家庭进行走访。几年来,他前后入村不下300余次,在他的帮助下,很多学生的成绩得到提高。在陆庙教学点,姜英荣把三十多个学生家庭住址、家长电话都逐一记在本子上,总是利用课余时间、节假日或晚上,逐一对学生进行家访,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及学习态度,询问学生课堂上老师讲的有哪些不明白,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支教期间,姜老师每天傍晚放学后都义务辅导“问题生”,持之以恒,天天如此。教学点的另一位教师放学回家后,姜英荣就孤零零地守着校舍。课余时间,一个人备课、批改作业,或进村入户家访家教,就是姜英荣支教生活的全部。在他的精心辅导下,教学点的学生成绩明显得到提高,综合成绩名列全乡第一。他在教二年级数学时,班上朱志鹏同学因先天发育不良,智力比较差,连6+7等于多少都算不来,每次考试都只有几分,成绩总是倒数第一。对于这样一个智力差生,他没有歧视,而是把他当做自己的子女,每天抽出时间给予重点辅导,从加减法口诀一句句教,还手把手地教他数手指头,带他到田野里一颗颗点庄稼,到山上点树。吃饭时叫他数菜碗饭碗,数筷子,一遍不行两遍,直到让他弄懂弄明白为止。写作业时教他多练多做,别的学生用十分钟教会,对他要用上一个小时。功夫不负有心人,仅半年时间,这位被人称为“脑膜炎”的学生今年上半年统考数学考了81分,进入了全班的中上游。支教以来,他得到了当地干部群众学生家长的一致好评。许多家长看到自己子女学习进步了,十分感激姜英荣,联合赶制了印有“爱生如子,教学有方”的锦旗送给他。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耕耘……不仅是姜英荣这样乡村教师的缩影,也是肖国平、郭艳、虞梅芳、殷国清、易本猛、张光明、丁丹、夏庆俐、谈华楼、潘芸等一系列九江优秀教师的真实写照。从他们朴实无华的语言中,记者感慨万分,他们是普通人,但是他们又不普通,他们默默无闻、兢兢业业、无私奉献……,也是他们用爱与责任践行初心和使命。第35个“中国教师节”,在此,我们致敬所有教育工作者,感谢每一个这样伟大的“普通人”!

【记者手记】:

偏远乡村学校的教师们,是让人感慨和心疼的一群人。条件艰苦,生活孤独,让很多人难以坚持。对于姜英荣来说,支教意味着生活的艰辛和长年累月的坚守,意味着不计得失的付出和默默奉献。然而,当看到村民的淳朴的笑容和山村孩子明显的变化时,他觉得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是有价值的。 在日复一日的平凡岁月里,凭着对教育事业执着的追求,姜英荣默默耕耘,书写无悔青春。姜英荣说,对于未来,更应探索和设计的是用政策倾斜与制度保障,鼓励和稳定更多高素质的人才,让他们愿意留在基层、留在偏乡僻壤处,建立与城市一样优质的乡村教育。为了大山里的孩子,也为了乡村的明天。

694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