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新华全媒+丨“从1到100,不能成为一个遥远的距离”——合肥科技成果转化一线观察

©原创 2023-09-30 21:09  阅读:2120 

  新华社合肥9月30日电 题:“从1到100,不能成为一个遥远的距离”——合肥科技成果转化一线观察

  新华社记者李亚彪、吴慧珺

  在科技领域,从0到1,代表着研发突破。从1到100,代表着科技成果转化进入市场。

  一座城市的创新能力不仅仅是有多少科研机构和成果,更在于有多少成果产生价值、能否在最短周期实现转化。如果技术成果躺在库房睡觉,或在实验室慢慢过期,将没有任何意义。

  近日,记者深入合肥科技成果转化一线,探访当地缩短“从0到1”和“从1到100”间距离的实践。

  “不会创办企业,我们来辅导;找不到投资方,我们帮忙对接资本”

  国庆临近,在合肥高新区中安创谷科技园,合肥夸夫超导科技有限公司将迎来成立两周年。

  看到如今公司蒸蒸日上,创始人潘熙锋不会忘记,是高新区“天翅创”众创空间帮他们解决初创期融资需求,搭建产业链、撮合上下游企业,走过了从实验室到市场的艰难时期。

  “你带着科研成果前来,不知道如何办企业,我们会提供股权架构设计、工商注册辅导;找不到投资方,我们帮忙对接资本。”“天翅创”相关负责人董亮说。

  “天翅创”不仅配备创业导师,还提供会计、税务、知识产权等齐全的第三方服务,帮助一个又一个创业团队跨越“死亡之谷关键一公里”“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创办企业最初一公里”。

  在“天翅创”众创空间路演大厅,创业者正在做项目介绍。(资料图片)

  这只是合肥降低科技成果转化成本的缩影,当地还打造一系列提供基础性服务的共性平台,比如为创业团队提供统一的文献资料、战略咨询、计量测量、知识产权保护等服务。

  “我们甚至在招商引资时都会问对方,能给本地科创企业提供什么样的共性服务。”合肥市市长罗云峰说。

  据合肥市委常委袁飞介绍,市里在原有招商基础上,组建了由科技部门牵头的科技招商队伍,自今年开始,从过去侧重招引单个企业到突出“1 5”格局,即“制造基地 研发中心、销售中心、上市主体、供应商集群、配套产业基金”。

  为成果转化寻找试验场、首用地

  科技成果转化的困扰之一是试验场、首用地的缺乏,合肥解决这件麻烦事的办法,是组建城市场景创新促进中心,不断开放全市的企业生产、政府应用等领域的各种场景。

  “我们每年新增应用场景上百个,为新技术在城市中开展测试验证、首试首用提供条件。”合肥市发改委主任拱艳说。

  记者在合肥一些展馆、医院看到,东超科技的“可交互空中成像”技术被用于非接触式电梯按钮、医疗自助机、自助售票机等场景中,科幻电影中的“隔空触屏”成为了现实。

  场景驱动创新引出新产业、新赛道。合肥为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寻找场景,为城市中看不见的隐患“排雷”,催生了城市应急安全产业;量子通信技术被运用于建设提升电子政务安全防护水平的量子城域网,空天科技被运用于数字城管、巢湖治理中……

  “我们的量子精密测量有很多市场应用,就是在场景驱动创新中产生的。”国仪量子(合肥)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贺羽说,依托合肥开放的民生、产业领域应用场景,公司的量子精密测量技术走出实验室,在疾病早筛、锂电池缺陷检测等领域产生了市场价值。

  贺羽说,合肥把城市交给创新,让技术成果与城市发展、产业发展、民生所需相向而行,实现了就地转化、就地交易、就地应用。

  不让技术“躺在仓库中睡大觉”

  成果转化不是一个天然过程,一项技术有无市场价值、能否变成商品,需要既懂技术,又懂经营、懂法务、懂财务的技术经理人。

  安徽创新馆是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已培养近2000名技术经理人。该馆成果转化部专员陈昕认为,这支队伍有助于解决科技成果从实验室到市场间“找不到、谈不拢、难落地”等问题,破解“高端”不“高值”的尴尬。

  “我懂技术,却不懂市场和经营管理,技术经理人帮我们找到投资机构、申请帮扶政策、设计股权架构,让成果顺利转化。之前公司还没成立时,就有了多笔意向订单。”安徽大学物质科学与信息技术研究院研究员王绍良说。

  安徽大学物质科学与信息技术研究院研究员王绍良(右一)在办公室工作。新华社记者吴慧珺 摄

  原来,单磊教授、王绍良团队自主研发的量子计算用国产极低温稀释制冷机技术,一度面临找不到市场的窘境。在技术经理人帮助下,项目团队已成立公司,开展市场化运营。

  合肥组建了5个科技成果转化专班,60多位技术经理人活跃在高校科研院所、企业车间、孵化园区,匹配市场需求,唤醒“沉睡”的技术。今年以来,全市已对接、捕捉可转化的科技成果超2100项,推动新成立企业250多家。

  在合肥,越来越多的技术变成生产力。统计显示,2022年,全市技术合同交易总额实现三年翻一番,全市净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834户,日均诞生5户。

49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