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节气,在龙南市关西镇山水环抱的龙慧栖康养村宿,游客正惬意地享受青山绿水带来的宁静。这个修旧如旧的原生态民宿群,原是关西镇翰岗村委会佛仔村小组一座破败不堪的土坯围屋,如今已打造成一个集住宿、康养、餐饮、娱乐等于一体的休闲度假村。
龙南市被誉为“世界围屋之都”,登记在册的客家围屋有376座、客家民居1678幢(间),此前长期闲置。当地通过资源整合、活化利用、长效保护让农村老屋变民宿、空心村变网红村。
修葺一新的栗园围民宿。本报全媒体记者徐黎明摄
盘活资源
走进渡江镇黄花湾共享村落,一栋栋黛瓦青墙的民居映入眼帘。方言彩墙、谚语步道及非遗体验馆,让游客在享受恬静乡村风光的同时,感受客家文化与景观共融的精彩。
渡江镇莲塘村下属的黄花村小组,曾是房屋破旧、环境脏乱差、村民大量流出的空心村。2021年底,该镇通过整合乡村振兴资金和下辖7个村的自筹资金,盘活了黄花村小组72栋闲置用房和70多亩空地资源,引入旅游业态。如今,黄花湾共享村落成为当地“看得见发展、留得住乡愁”的老屋“复活”示范点。
“我们以共享理念打造黄花湾共享村落,目标是要实现乡村与城市共享、三产与一产共享、龙南与大湾区共享。”渡江镇副镇长李思佳介绍,截至目前,黄花湾已入驻15家商户,涵盖餐饮、民宿、露营基地等不同业态。今年以来,平均每月接待游客1.3万人次,预计村集体年收入可增加60万元。
老屋换新颜、围屋变民宿、落寞村庄成网红村庄……龙南市通过实施乡贤乡居、围屋保护、民宿建设“三轮驱动”,打造了一批焕发活力、留住乡愁、宜业宜居的美丽乡村,走出了一条推动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丰富业态
静谧清幽,炊烟袅袅。既能体验客家古韵,又可享受现代服务。龙南市改变以往民宿单一住宿的经营模式,不断探索“民宿 ”,引导民宿与休闲、种植、采摘、体验等配套产业融合发展。
立秋后的龙慧栖康养村宿,数十栋小屋尽显诗意,村宿投资人徐春华正忙着接待来自粤港澳大湾区的游客。村宿一期5套民宿自今年元旦迎客以来,客人就没断过。二期26套民宿将在今年10月迎客。
两天前从大湾区来关西围屋游玩的吴先生一家,住进了龙慧栖村宿。清晨,吴先生走出房间,漫步在山林中,听着潺潺溪水音,闻着花香,享受一份安宁。
关西镇党委副书记张龙城介绍,该镇利用修复围屋的奖补政策,引进有经验的乡贤和民营企业对老屋进行活化利用。这两年,该镇投入1000余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带动社会投资5000余万元,修复了福和围、佛仔围等古围屋,引入餐饮、住宿等多种业态。
激发活力
关西围屋群景区有大大小小6座围屋,围屋内,75岁的黄竹英老人正在编客家织带,在她对面,非遗传承人徐景添正在编制竹工艺品,一旁的游客饶有兴趣地观看。
龙南市探索老屋与文化融合机制,以赣南围屋营造技艺、客家山歌等25个国家、省、市非遗项目为依托,建设9家“非遗传习所 民宿集聚区”,开展非遗传承保护。一座座老屋化身旅游打卡点,沉浸式还原采茶、酿酒、制腐竹等客家民俗,场景式活化古法造纸、竹编等传统技艺,擦亮客家文化名片。
2022年被列为省级历史文化街区的黄道生老街虽然只有175米,却有着独特的客家风情。不同于其他城市的老街,黄道生老街两边并非只有商店,还有极具南方特色的骑楼,上楼居住下楼经营,生活气息浓厚。
“活力焕发,乡愁可寄。”龙南市住建局副局长钟景峰介绍,这条老街有100多年的历史,曾经是城区最繁华的商业街。此次修缮,在保留民国时期骑楼建筑风格基础上,将其改造成具有客家特色的古街古镇,提升商业步行街功能。
在渡江镇新大村,石板小道四通八达,客家院子错落有致。看似土气的老屋民宿内却别有洞天,无线网络、电视、家具、卫浴洁具等一应俱全。新大村打造了12家不同风格的民宿,由旅游企业统一运营管理,部分老屋还被改造成咖啡馆、小吃店、创意工坊等旅游休闲店。
截至目前,龙南市已修缮围屋54座,盘活利用农村闲置住宅665幢(间),让1.2万余名群众受益,户均年增收近3000元。老屋“复活”不仅延续了历史文脉,促进了群众增收,也为乡村留住了乡愁。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徐黎明 实习生徐子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