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会昌7月14日电(记者时雨 实习生邝婷)一根普通的藤蔓,在江西会昌手艺人文平清的手里能变幻成富有客家风情的家具,也能变幻成栩栩如生的动物造型工艺品。44年来,他继承传统藤器技艺,吸收现代藤艺理念,刻苦钻研,兼容并蓄,练就了非凡的藤器编织技艺。
一句承诺,投身传统技艺
文平清走上藤器制作的道路,始于一个偶然机会。
1979年,一位本县的叶姓藤器制作师傅上门到文平清家所在的村子做藤椅,他高超的藤器制作技艺让文平清大开眼界,非常佩服,他越看越有兴趣,萌生了学习藤器制作的念头,就仿照叶师傅的手法,做起了藤椅。
刚刚接触藤椅制作的文平清很有上进心,虚心向叶师傅请教,叶师傅见他很有悟性,也很乐意指点他。言语之间,叶师傅对传统藤器制作技艺的传承很是担忧,文平清说:“叶师傅你放心,我一定好好学,把你的手艺传下去。”
一句简单的承诺,文平清却用了一生去践行。
那时候,他一边种地,一边利用农闲时间编织藤椅。他心灵手巧,肯下苦功夫,加上之前学过篾匠技艺,能够触类旁通,很快就掌握了藤椅的基本做法,从钉架子到编织都能够独立完成。他所做的藤椅开始在亲戚朋友和邻居间小范围地销售,由于他做的藤椅质量好,赢得了很好的口碑,为他日后办藤器厂,拓展藤器产品销路奠定了基础。
到了20世纪90年代,他的藤器产品已经在本乡及周边乡镇小有名气,但是藤器产品类型少,主要是本地常见的藤椅。
1997年,他拜会昌藤器厂老师傅曾振辉为师,从那时起,他在曾师傅的藤器厂专门从事藤器制作。那几年,他的藤器制作技艺又有了长足的长进。
看到曾师傅编织的现代新式藤器,文平清大为震撼,从此转变藤器制作理念,将传统技法、传统材料与现代家具造型相结合。编织原料从单纯藤条为主向草绳、木片、竹片多样化原料转变,编织技术从传统的立编、经编技艺向藤柳混编、藤木混编、藤木草铁复合编等复合型技术转变,产品花色从单一色彩向多种色彩转变。
他精心编织的沙发、茶几、床、餐桌、餐椅等现代家具,以及花瓶、果盘、花篮等工艺品深受顾客喜爱。经他编织的鸭子、鸡、兔子等动物造型栩栩如生,让人叹为观止。
诚信经营,坚守产品质量
文平清善于动脑筋,设计出来的藤器造型很受市场欢迎,得到许多顾客的称赞。后来,他自己创办南方藤厂,最高峰的时候,年生产藤椅、沙发等器具5000余件,主要在赣州、抚州、吉安等地销售,全县各乡镇均有销售点,生意做得风风火火。他始终严把质量关,确保从自己手里出去的藤器质量可靠。
一直以来,文平清就对藤椅产品严格把关。早些年,文平清编织藤器用的是赣藤,处理起来工序繁多,买回来的藤条要经过浸泡、打节、破藤、压扁、刨皮、晾晒等工序才能使用。编织之前,还要泡水让藤条软化,为确保藤器质量,所有工序都不敢马虎。
后来,他采用了便于编织的进口藤,工序上简化了很多,他对质量的要求却一如既往地严格。有一次他发现徒弟编织的一把椅子藤条没有拉紧,他马上亲自拆除藤条,重新编织。他总是跟徒弟们说:“藤器质量是我们手艺人的脸面,人家买我们的手工藤艺品,买的就是经久耐用,我们要对得住人家的信任。”
潜心授艺,促进非遗传承
文平清将毕生的心血都倾注到藤器制作中,练就了炉火纯青的藤器制作技艺。编织藤椅圆形底座,不需圆规就可达到十足圆形,不差分毫;编织藤椅、茶几、藤沙发等十几种家具,全凭眼力和手上功夫,不需任何模具。他擅长编织米字型、回字型等多种花纹,尤其擅长编织“雀眼”,编织的藤器美观大方,扎实耐用。
文平清出色的藤器制作技艺,让许多人慕名而来。他从艺40多年来,不仅在传统藤器的样式上有所创新,前前后后还招收了几十个徒弟,把藤器制作技艺发扬光大。其师徒编织的藤家具先后荣获各类荣誉证书,藤沙发套装曾在第七届中国(深圳)文博会、江西省非遗展等地或相关活动中展览。2016年,他自己则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会昌藤器制作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后来由于其高超的藤器制作技艺,又被评为“最美会昌人”、会昌县第八批拔尖人才、江西省“优秀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2016年起,文平清受聘为会昌县特殊教育学校藤器制作班授课教师,每周星期一下午到学校上三节课,倾心授艺。经过多年来的授课,手把手教学,每年有十几名聋哑孩子熟练掌握藤器制作技艺,为他们解决日后生计问题。2022年,“会昌藤器制作技艺”非遗传习所及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文平清工作室在会昌中等专业学校正式启用,从此开启了在中等职业学校传授藤器制作技艺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