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初的九岭山脉,太阳热辣辣的。笔者乘车来到宜丰县双峰邮政所,一下车便看到一名身着绿色工作服、面色黝黑、身材敦实的汉子正忙着将一箱箱物资搬上邮车。“是吴文清大哥吗?”笔者问。吴文清回过头,拉住笔者的手,半天说了一句:“路很难走,今天跟我一起,辛苦你了。”
坐上邮车,笔者跟随吴文清一起走上了双峰林场的邮路。
走了30年的邮路
双峰林场是宜丰县海拔最高、位置最偏远的地方。9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只有吴文清一个邮递员。当地针对林场1个居委会、13个村和邻乡1个偏远村设置的两条邮路,都是山乡小路,蜿蜒崎岖。笔者跟着吴文清走的这条邮路长达75公里,路上分布着7个村子、400余户人家,是较长的那条邮路。
吴文清说,邮路艰辛,夏天一身汗,冬天一身雪,但最苦的,是孤独。长年累月奔走在深山邮路上,他只有邮车和竹林为伴。“碰到下雪天,别说车难走,连走路都容易摔跤。”
有一年,大雪纷飞,车没法开,吴文清徒步去严湖村送报刊。5公里山路,他走了近两个小时,忍着脚后跟肿痛将报刊和邮件送完。“这是我的职责,就算只有一封信件也要把它送到村民手上。”吴文清说。
从1993年走上这条邮路的吴文清,至今已奔波了30年。每个周一到周六,村民们都能看到那辆熟悉的绿色邮车在山路上来回,风雨无阻。
记在本子上的琐事
邮车每到一个村庄,都有村民在路旁等候吴文清,有的是需要帮忙带物资,有的是想搭便车,还有的是委托他把稻谷带到集镇上去,碾成米后又送回来。面对各式各样甚至费时费力的“分外活”,吴文清没有丝毫不情愿,每次都为村民把事情干好。
笔者看到,除了原本要送的报纸、邮件,吴文清邮车里装的大多是帮村民捎带的豆腐、肉、花露水、感冒药等各种物品。在山区生活的百姓,不仅离县城远,村与村之间也隔着大山,购买生活物资、登记信息、存钱取钱等都有一定程度的不便。在山里长大的吴文清深知村民们的难处,只要大家有需要,他总是有求必应。
吴文清负责的邮路有127公里,原本几个小时就能走完,因为一路上帮村民捎带物资,经常要走上两天。他把村民需要帮忙办的事一件件记在本子上,一天就写满了两页纸。老人们要买生活用品,找他;手机不会用,也找他;要交电费水费,还找他。这样一来,他花在路上的时间总是那么长。
多年的交流互动,让吴文清对邮路上的每一户人家都十分熟悉,村民们也渐渐对他产生了感情。走在邮路上,遇到的每一个村民都热情地跟吴文清打招呼。院南村的一位老人更是感动地说:“他每次都免费帮我,真是像亲人一样。”
“他们都叫我‘货郎邮差’。能通过举手之劳帮乡亲们做一些事情,我感到很幸福。”吴文清说。
一辈子难舍的乡情
傍晚,邮车来到双木村。一名村民拿着自家种的瓜果要送给吴文清:“他经常帮我们捎东西,水都不喝一口。”从刚开始徒步帮村民捎带东西,到后面骑摩托车带,直至如今开邮车带,30年来,吴文清帮助村民的善举一直没停过。
有村民算过一笔账,吴文清只要每次收点带货手续费,收入就能超过他一个月的工资。老人们不会用电子支付,吴文清帮他们买东西时先付的零头,也会被他直接抹掉。很多时候,他都在贴钱帮村民捎东西。有些人认为,他是在做“傻事”。但在他自己看来,这只是顺手的事,把账算那么精细,帮助人这件事就失去了意义。
“说不辛苦是假的,年轻时也想过出去看看。”吴文清说,“但钱不是最重要的。我家也在山里,这里的老百姓需要我,我也离不开他们。”(吕诗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