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抚州市东乡区种植的万亩蓝莓进入成熟采摘季,各大蓝莓种植基地里一颗颗粒大饱满的蓝莓压弯了枝头。农户们穿梭林海间,忙着采摘、搬运、打包,丰收的喜悦绽放在每个人的脸上。
种植面积达1.5万余亩,居全省第一;获评“江西蓝莓之乡”,全省唯一。近年来,东乡区立足自身自然资源禀赋,将蓝莓产业作为“十四五”主导产业打造,闯出了一条“无中生有”的特色产业发展之路。
示范带领,荒坡建成“莓”好田园
6月18日,透过无人机鸟瞰,东乡区东腾大道两侧的山坡上,是生机勃勃、集中连片的苍翠林海。这里是东乡区最大的蓝莓种植基地——占地5000余亩的东腾蓝莓产业园。
“这里原本要打造工业园区,后来闲置了。区里发展蓝莓产业,变荒坡为绿洲。”东乡区工业与科技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乐响平介绍,该区按照“企业示范、乡镇先行、群众参与”的模式,投资1亿元建设东腾蓝莓产业园,为各乡镇(场)发展蓝莓产业“打了个样”。
进入园区,这里不仅是一个巨大的种植园,更是一座集蓝莓培育、精深加工、文旅康养等为一体的生态田园综合体。“我们聘请了浙江农林大学园林设计院的专家规划设计,致力于将这里打造成三产融合发展的示范园。”乐响平说。
建设“莓”好田园,不仅需要示范,更需要政策保障和经济基础。为推动蓝莓产业快速发展,东乡区出台蓝莓产业助推乡村产业振兴的实施方案等文件,将蓝莓产业发展情况纳入乡镇(场)高质量发展综合考评指标。同时,每年安排200万元蓝莓产业发展资金,用于发展蓝莓产业;设立东乡区村级集体经济产业发展基金,由区政府提供担保并贴息,各行政村成立相应的村办公司,从金融机构获取贷款,实现“每村百万基金、建设百亩基地”目标。
“莫是仙娥援巧手,珍珠串串挂云坡。”东乡区马圩镇梁家村曾经的200亩闲置土地,如今也成了“丰收地”。“多亏区里提供担保、贴息贷款。”回忆起蓝莓产业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梁家村党支部书记梁泽新感慨万千,蓝莓产业的发展不仅富了村子,也美了田园。
如今,通过百万基金带动百亩基地,东乡区共建设蓝莓种植基地69个,处处可见“莓”好田园。
提升品质,产业绘就“莓”好“钱”景
好产量才有好“钱”景。今年,东乡区蓝莓大面积挂果,年产量达300吨,产值达1000万元。“蓝莓一般3年才挂果,但我区的种植基地,基本都是2年不到就实现挂果。”说起蓝莓产业的发展,东乡区副区长邱树华眼里满是自豪,“今年,已经有34个基地挂果。待到丰产期,蓝莓年产量可超1.5万吨,产值可超3亿元。”邱树华表示,东乡区蓝莓的丰产期可持续20余年,未来可期。
“小枝要全剪,剪内不剪外,留上不留下……”东乡区马圩镇新溪村蓝莓种植基地内,村党支部书记全兵祖手掐着一株蓝莓树的枝叶,介绍养护技巧。他告诉记者,通过区里的技术培训,在蓝莓树养护上,他也算是一个“土专家”了。
果树长势好不好,关键看管护。为提升各基地管护质量,东乡区编发了《蓝莓种植管理技术手册和原料果采摘技术规程》,并成立工作专班,每月提前发布当月蓝莓基地工作流程,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及时提供全方位技术指导。
“我们的蓝莓都是今天现摘的……”6月10日,东腾蓝莓产业园内,两名主播正在推介当地蓝莓。“在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通过‘荆公’农产品品牌,进一步打开蓝莓销路。”东乡区东创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刘俊臣告诉记者,东乡全区种植的都是国家林木良种“蓝美1号”,加上管护到位,口感、质量都得到保障,为当地蓝莓打开互联网销售渠道提供基础。
7月3日,记者再次走进东腾蓝莓产业园,发现树上的果子已经少了许多。“鲜果销售基本结束了,剩下的果子将销售给深加工企业,实现产品的多样化利用和销售。”刘俊臣表示,通过以鲜果销售为主,原料果保底的销售方式,让东乡蓝莓的“莓”好“钱”景更有保障。
利益联结,村民乐享“莓”好生活
6月3日,东乡区黎圩镇黎阳村蓝莓种植基地迎来了大批游客。“仅上午就有40多名游客前来采摘蓝莓。”村干部王龙光一边打包蓝莓,一边高兴地向记者介绍,该村利用闲置土地,集中连片种植了160余亩蓝莓,今年销售1.3万多公斤,为村集体创收45万余元。
如今,蓝莓产业已成为助推东乡区乡村振兴和壮大各村集体经济的重要引擎。
“这个基地建得好啊,最近采摘、打包蓝莓,我每天能赚100多块呢。”黎阳村村民王德平捧着一筐刚摘下的蓝莓高兴地告诉记者,增收是一方面,最关键还是离家近。
“家里5亩土地都流转出去了。”东乡区珀玕乡仙基村村民乐有太也是蓝莓产业发展的受益者。他说告诉记者,起初,他只是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参与,没想到有意外收获,除了工资还有土地流转费等收入,每年能增收1万余元。
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通过换、租、转、招等方式,东乡区各村确保蓝莓种植基地的集中连片,降低了管护成本,提高产出效益,实现了个人和集体共同增收。截至目前,东乡区蓝莓产业已让4000余名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共享“莓”好生活。(记者 徐立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