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会昌县针对乡村资产大量闲置、“沉睡”,管护运维不到位,乡村振兴投融资渠道不畅等问题,通过推进乡村资产管理盘活利用改革,探索创新乡村振兴投融资机制,打通乡村资源、资产转变为资本、资金的渠道,实现乡村资产盘活利用、保值增值,有力促进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和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五级主体 搭建乡村资产经营新平台
如何把乡村资产整合起来?会昌县建立“县振兴集团 乡镇子公司 村合作社 龙头企业 农户”五级主体经营模式,形成乡村资产盘活利用经营的基本框架。
乡镇子公司成为乡村资产经营的新平台。会昌县以推进国企改革为契机,整合成立县振兴集团作为全县乡村振兴投融资主体、乡村振兴项目实施主体、产业经营主体。同时,由县振兴集团和乡镇各村合作社进行股份合作,在19个乡镇成立子公司,具体负责乡村资产管理、乡镇产业经营、乡村振兴项目实施和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
乡镇子公司、龙头企业和农户形成了利益联结新机制。通过选择一批龙头企业进行合作扶持,企业负责吸纳就业、组织生产、提供产品,产品进入“会昌独好”品牌店使用区域公用品牌统一营销。农户可以通过土地、林地、房屋等资源入股合作社获得分红,或为乡镇子公司、龙头企业提供劳务获得薪酬。
五个步骤 打通乡村资产盘活新路径
如何把乡村资产盘活起来?会昌县通过清产、核资、评估、注入、盘活“五步法”,实现摸清总量、明确权属、科学评估、依法注入、盘活利用,赋予乡村资产金融属性,推动乡村资源资产向资金转变。
聘请第三方评估资产。对清查出的15621项乡村资产,聘请第三方机构进行评估,经评估该县扶贫项目资产估值约34.1亿元,加上村集体山塘、水库、林地、耕地、房产地产等资产,初步统计,截至目前该县农村集体资产估值超55亿元。
集体资产注入乡镇子公司。
各村在属地乡镇党委政府的指导下,按照法律规定,通过合法程序,在不改变原有用途、确保收益只增不减的前提下,将本村集体资产注入县振兴集团乡镇子公司,按照各村资产估值约定占股比例。全县乡村资产全部注入后,县振兴集团资产将由原来的55.7亿元增长至130亿元。
乡村资产变现金融资金。通过清产、核资、评估、注入,会昌县解决了金融机构放贷需要的承贷主体、产业项目、抵押资产、经营现金流等问题,实现双向贴合,打通乡村资产变资金渠道。去年以来,该县振兴集团获得市场化融资25.6亿元,为全县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提供了源头活水。
多种模式 展现乡村经济发展新面貌
如何实现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会昌县立足实际、积极探索,将乡村资产盘活资金投入乡村振兴发展,探索出飞地抱团发展、农文旅融合、固定资产经营、生产社会化服务、公益资产管护等多种模式,实现资产保值增值、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打造“小密硒谷”。小密乡发挥富硒土壤资源优势,成立县振兴集团小密乡子公司小密硒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由子公司牵头,整合邻近5个村的土地发展富硒产业,打造“小密硒谷”富硒产业园,实现整乡推进、全域提升目标。
振兴乡村产业基地。西江镇整合各村帮扶项目资金建设乡村振兴产业基地,为服装加工作坊产业升级和劳动密集型企业落户搭建了平台。车间建成后,各村以出资额作为股份,将帮扶车间资产列入村级固定资产台账,并以各村理事会为成员组建董事会,由董事会对帮扶车间进行统一管理运营。据统计,该镇乡村振兴产业基地现有劳动密集型企业20余家,年产值1.7亿元,解决劳动力就业2000余人,初步形成以服装、鞋帽、电子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链条。
破解劳力不足问题。该县振兴集团筠门岭镇子公司组建农业生产服务队、建设育秧工厂,为全镇提供工厂化育秧及机耕机插机收业务,有效破解了农村种地劳力不足问题,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实现村集体经济和农民收入双增长。据了解,该县19个乡镇均按类似模式开展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为农户提供集中育秧、代种代耕、农药化肥集中采购等服务。(全媒体记者 刘美春 唐 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