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今日赣南城乡,高质量发展的热浪扑面而来,一项项产业规划振奋人心,一个个重大项目加速推进,一座座工业厂房拔地而起……
2022年3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建设赣州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同年4月13日,国家发改委印发《赣州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方案》(以下简称《建设方案》),赣南革命老区迎来新的历史机遇。这是继2012年《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实施后,国家层面为赣州“量身定制”的又一整体性、系统化重大政策文件,为加快推进赣州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注入了强劲动能。
勇立潮头争一流,赣南大地展新颜。全市上下聚焦“六个作示范领域”,深入实施“三大战略、八大行动”,全力以赴推动《建设方案》落地落实,示范区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实现良好开局。2022年,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增幅继续保持全省“第一方阵”,GDP总量达4523.6亿元,居全国城市第62位,比上年前移3位。
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富士康工业互联赣州智能制造园投产运营;格力电器赣州智能制造基地项目加速建设,首套“赣州造”格力空调顺利下线;世界首列永磁磁浮空轨列车“兴国号”成功首发;金力永磁成为全球同行业首家“零碳工厂”……一个个拉动力强、利长远、增后劲的优势产业加速壮大,是赣州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生动缩影。
一年来,赣州深入实施工业倍增升级、科技创新赋能行动,把创新发展摆在突出位置,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示范区建设内生发展动力持续增强。
这份动力,正持续推动产业发展实现量质齐升。2022年赣州市获批创建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跃居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城市第60位、前移4位;稀土新材料及应用集群成为全省唯一的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有色金属和新材料产业规上营收首次突破2100亿元,南康家具获评省五星级产业集群;规上工业企业净增202家,总量全省第一。
这份动力,正持续推动创新能力实现稳步提升。中科院赣江创新研究院运行良好,江西省现代家具、稀土2个产业科技创新联合体分别在南康区、赣县区组建运行,赣南创新与转化医学研究院建成投运,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井冈质量奖获奖企业实现“零”的突破,242家高新技术企业获认定公示,科技型中小企业净增680家、总量全省第二,入选省独角兽和瞪羚企业21家、增长50%。
这份动力,正持续推动一二三产实现提档升级。现代农业提质增收,2022年全市新增脐橙6万亩,改造提升油茶林20.2万亩,新建设施蔬菜基地5.06万亩,新增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36家,24个产品获“圳品”认证,均居全省第一。“两城两谷两带”建设捷报频传,现代家居、有色金属和新材料、电子信息、纺织服装、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食品医药等“1 5 N”主导产业培育渐入佳境,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实现了千亿产业、千亿园区、百亿企业三个“零的突破”。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均突破7300亿元,新增上市企业4家;三百山晋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丫山入选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南康家具市场入选全国十强电商示范基地,安远电商产业园获评国家电商示范基地,“互联网 第四方物流”供销集配体系实现县域全覆盖……
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漫步宁都县竹笮乡新街村,但见屋舍错落有致,新修的柏油路,串起了一个个蔬菜大棚,连起了一个个农家小院。每到周末,经营土菜馆的新街村村民陈六秀便忙得不可开交,既要安排店员准备食材,又要免费担任村景导游。“以前交通滞后,环境脏乱,现在打造新村后,游客成倍地增长,收入也跟着翻番。”谈到村里变化,陈六秀笑逐颜开。
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是赣州建设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年来,赣州市深入实施城市能级提升、乡村全面振兴行动,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加快实施,城乡面貌持续改善。
基础支撑更加坚实。赣南人民盼望多年的瑞梅铁路、长赣高铁开工建设,大广高速南康至龙南段扩容工程、寻龙高速建成通车。瑞金机场、五云码头主体完工。信丰电厂双机投运,新能源装机和年发电量全省第一,实现县县通管道天然气。赣州最大水利工程梅江灌区开工建设,实现“当年获得批复立项、当年全面开工建设”目标。
乡村振兴压茬推进。完成新农村建设点建设2649个,完成农村改厕1.4万个,卫生厕所普及率高出全省11.9个百分点。宁都获批创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会昌、上犹分别入选“四好农村路”全国、全省示范县,安远获批全国交通强国建设试点,瑞金入选全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
城镇建设提速提质。中心城区互联互通加快推进,新(续)建7条快速路计59.1公里,高铁新区综合交通路网加速成形。城市功能品质得到显著提升,赣州蓉江新区建成区面积约20平方公里,章贡区上榜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完成城市棚户区改造1.88万户,改造老旧小区151个,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1.67万套。五区一体化发展格局已然形成。
着力巩固提升生态优势
俯仰天地,碧空如洗;山清水秀,生态宜居。“很多年前这里发展工业却忽视了生态保护,加上交通不便,陆续搬走了十来户人家。”上犹县黄埠镇感坑村坪田坝小组村民肖隆德说,“现在可大不一样喽,通过生态修复治理,湖水又清澈了,堤岸蝴蝶飞舞,污染的土壤治理好了,果蔬大棚也建起来了。这些年,搬走的人家又陆续搬回来了。”
坪田坝的变化,折射出赣州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卓有成效。一年来,赣州市深入实施美丽赣州行动,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之路,着力在保护和改善环境中实现绿色崛起。
2022年,赣州市印发实施碳达峰实施方案和“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严格能耗双控和“两高”项目管理。同时,持续优化能源结构,新能源发电量占到全社会用电量的28.2%,超过全省14.1%。宁都、定南、石城成功创建省级循环化改造园区,全市省级以上园区循环化改造实现全覆盖。全市县级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浓度为1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5%。开展污染防治“百日攻坚”行动,实行两轮全覆盖督导帮扶,解决突出环境问题226个,道路扬尘、噪声污染、农业面源污染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在于都县祁禄山镇邓屋村废弃矿山,成片的油茶树长出了新的枝叶。“去年这里还是矿渣沉积、坑坑洼洼, 通过治理,这座废弃矿山新增林地指标165亩,我们在修复山地上种植了1万余株油茶,废弃矿山由此变成了绿色生态、增收致富的‘金山银山’。”邓屋村村支书陈小球喜上眉梢。
据统计,一年来,赣州市完成水土流失治理455.2平方公里,修复废弃矿山生态204.8公顷,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入选国家示范工程,改造低质低效林101.23万亩。
着力不断深化改革开放
4月9日,一列搭载15个40英尺集装箱、总计390吨巴西果汁的冷链专列抵达赣州国际陆港。这批果汁从巴西海运至深圳港,再通过冷链集装箱“一箱到底”全程冷运抵达赣州港。赣州国际陆港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立平说,此次铁路运输进口果汁冷链专列的开行,开辟了生鲜产品进境的又一新车道。
生鲜冷链专列的开通,是赣州国际陆港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也是赣州市在对外开放中不断追求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展现。
一年来,赣州深入实施深化改革开放行动,充分利用国家赋予的先行先试权,不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推进内陆双向开放合作。
对口合作实现良好开局。赣州抢抓深赣对口合作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大历史机遇,超前谋划、主动对接、积极作为,推动赣粤两省政府联合印发五年实施方案,率先建立深赣对口合作联席会议制度,明确首批21个近期重点推进事项清单,在产业、科创、开放平台、营商环境、职业教育等重点领域合作不断深化。
外贸外资稳量提质。赣州国际陆港获批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开通全省首列“铁路快通”中欧班列、中老国际班列、赣深城际高速货运班列,“赣穗组合港”正式运营,铁路集装箱吞吐量增长9.2%;赣州综保区进出口实现翻番,首进中西部地区20强;赣州获评全省唯一“中国投资热点城市”。
重点领域改革蹄疾步稳。赣州国资国企改革创新三年行动任务圆满完成,国有融资担保机构实现县域全覆盖,普惠金改试验区建设通过国家中期评估,赣州经开区落地全省首单知识产权证券化项目,乡村治理“积分制”、大余宅改试点、石城移风易俗等改革经验在全国推广。全市营商环境持续优化,80%以上服务事项实现“掌上办”,企业开办半天办结,超过1300项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即申即享”,对标大湾区打造新时代“第一等”营商环境入选全省十佳案例。
着力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社区内志愿服务站、爱心超市、文化广场等一应俱全,周围学校、农贸市场、医疗中心紧邻布局,比起以往山沟沟的生活,真的是方便太多了!”石城县小松镇脱贫户易漫说起现在的生活,笑容满面。2018年9月,作为深山移民户,她一家4口被分配到了铜锣湾社区移民安置点,不仅解决了住房,还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一年来,赣州市围绕“在增进老区人民福祉上作示范”目标要求,深入实施提高民生品质行动,把解决民生问题、提升民生品质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下大气力解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着力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使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增强。
数据显示,2022年,全市民生支出达849.08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2.6%。就业方面,城镇新增就业7.93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1.56万人。托幼方面,新增托育托位0.73万个、幼儿园学位1.43万个,总量分别达到2.7万个、35.9万个。教育方面,新增上学座位7.02万个,总量达到159.4万个。医疗方面,新增求医床位0.71万张,总量达到6.7万张,每千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6.91张,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养老方面,新增养老点位0.57万个,总量达到4.37万个,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65.6%,列全省第一。文化方面,每万人拥有群众文化设施面积达到882平方米,较2021年新增22平方米,达到全省平均水平。体育方面,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49平方米,较2021年新增0.15平方米,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着力创新用好红色文化
5月1日,位于瑞金市红井和“二苏大”连接线上的瑞京红井街试营业,成为又一个红色旅游新地标。该街区建有江西省首个数字水帘、元宇宙体验中心等40余个科技项目,涵盖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新十二要素,成为“红色旅游 科技”的示范窗口。
红色是赣州最亮的底色。一年来,赣州市围绕“在传承红色基因上作示范”要求,着力创新用好红色文化。
让红色资源“活起来”。瑞金、于都成功入列省级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县创建单位;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全域推进,重点展示园、集中展示带和特色展示点进展顺利;长征学院、长征大剧院建成运营,红军小镇入选全国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
让红色文旅“火起来”。目前,赣州有红色旅游A级旅游景区10处,其中5A级旅游景区1处,4A级旅游景区6处,3A级旅游景区3处,设计了“牢记革命魂 重走长征路”等10条红色主题精品线路。红色旅游已成为全市旅游经济的重要支撑,旅游收入占全市旅游总收入的35%。今年五一假期,瑞金共和国摇篮景区累计接待游客20.6万人次,于都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纪念园景区接待游客6.8万人次,赣州方特东方欲晓主题公园接待游客6.3万人次。
让红色名片“亮起来”。《一个人的长征》获“五个一工程”奖和文华表演奖,全国首部大型红色文旅史诗《长征第一渡》在于都盛大首演,经典音乐史诗《长征组歌》在兴国驻地演出;在2022中国红色旅游博览会上,赣州“重走长征路”等精品红色旅游线路亮相江西馆、赣州馆;走进厦门、深圳等沿海城市,举办“红土情深·嘉游赣”红色文化旅游推介会,全方位推介赣州独特的红色资源、红色精品课程等,提升赣南红色文化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红色赣南,魅力无限。新征程上,赣南人民乘风破浪、砥砺奋进,奋力谱写建设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精彩华章。(温居林、陈缘缘、陈钰芳、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