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万年稻作文化考古亲历者王炳万来到万年县第一小学,给学生们讲解万年仙人洞、吊桶环遗址三次考古发掘经过。万年仙人洞、吊桶环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年代最早的栽培稻遗存之一,把世界稻作起源由7000年前推移到1.2万至1.4万年前。1995年,万年仙人洞与吊桶环遗址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稻作文化遗产。
稻作文化进校园,是万年全力推动稻作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有力举措之一。近年来,该县大力弘扬传承稻作文化,不断拓展稻作文化内涵和外延,充分发挥世界稻作文化起源地品牌效应,释放鲜活的文化创造力、凝聚力和推动力,跑出了打造文化名城的加速度。
传承稻作文化。万年县高度重视稻作文化的保护、弘扬和传承工作,引入专业团队,规划一批有影响力的大项目,着力建设农耕文化历史博览园、休闲体验园、健康养生谷,使万年真正成为世界稻作文化的体验地。承办“栽培稻与稻作农业的起源”国际学术研讨会、稻米产业绿色安全可持续发展等与稻作有关的国际会议,作为推介万年稻作文化的重要平台。先后开展了“黎明曙光 稻作源流”进校园宣传月活动、“稻作文化提升年”系列活动,举办二十四节气礼俗活动,挖掘农耕民俗进行艺术再创作和节目策划,将传统的洗牛、咬春、祭祖等民俗一一再现。创编非遗民俗节目《耘禾歌》,连续两年登上央视舞台;配合拍摄《江西史话》《何以中国》等大型考古纪录片和外宣视频,积极推介万年稻作文化。进一步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万年稻作文化系统及5个省级和2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
“文化 ”深度融合。万年县把文旅融合作为弘扬稻作文化的重要举措,依托稻作之源的品牌效应,深入挖掘古色稻作文化、金色贡米文化、白色珍珠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绿色生态文化“五色”文化,以“‘五色’文化 ”形式,设计一批富有文化内涵的文创产品,创作一批带有文化印记的文旅产品,打造了非遗之旅等具有文化创意的研学路线,形成了神农源等一批具有地方风格特色的景点、特色消费圈和网红打卡地。同时,该县将大力发展贡米产业作为万年稻作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手段,让企业在保护与传承中唱主角,通过弘扬稻作文化,培育万年贡米品牌,把稻作文化遗产资源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让品牌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目前,该县已成功申报成为“中国贡米之乡”;万年贡米集团入选“中国粮油企业100强”和“中国大米加工企业50强”,“万年贡”品牌评估价值超70亿元。(全媒体记者吕玉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