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科教兴市人才强市如何走深走实?天津准备这样干……

2023-04-26 11:40 津云   梁异  阅读:1483 

  津云新闻讯:4月24日,天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天津市“十项行动”见行见效主题系列——“科教兴市人才强市行动方案”新闻发布会。市委组织部、市教委、市科技局相关负责同志分别围绕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等方面工作介绍下一步的思路和举措。

  市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市教委主任荆洪阳介绍,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行动,是市委、市政府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教育系统重点聚焦以下4个方面。

  一是以学科建设为抓手,建设创新人才培养高地。加强5所高校、14个学科“双一流”建设,建设7个“优先发展学科”,培育 50余个顶尖学科,以学科建设带动人才引育和科技创新。建设3所高水平新工科高校,支持2所医学高校多学科交叉融通,打造师范、财经、体育类等4所特色鲜明院校,引进3所知名高校,组建3所高水平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分赛道办出特色、争创一流。建设2-3个基础学科研究中心,增设3-4个基础学科博士学位点,布局一批新兴交叉学科,建设未来技术学院,夯实基础研究的学科根基。

  二是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本科高校要对接12条重点产业链,深度调整学科专业设置,建设80个服务产业特色学科群,校企联合举办20个现代产业学院、10个示范性软件学院、1-2个集成电路学院、3-5个卓越工程师学院,推动学科链产业链一体发展。职业院校要发布产教融合专业目录,对接产业建设30个高水平专业群,支持理工类高校招收优秀中高职毕业生、生产一线优秀员工就读本科专业,精准培养技能人才。组建生物医药、海洋工程、信创、数字经济等4个产教联合体;依托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2条重点产业链,试点组建2个跨区域产教融合共同体,完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

  三是以服务发展为己任,加快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争取国家在我市高校布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全国重点实验室,支持南开大学新物质创造、天津大学合成生物学等前沿科学中心和中医一附属中医类国家医学中心建设,推进3个高校海河实验室建设,培育重大科研攻关项目,开展有组织科研,破解“卡脖子”问题。建立校企握手通道,梳理形成服务产业急需领域科技资源清单、可转化科技成果清单,举办校企对接会,支持高校设立成果转化机构,全面融入天开园建设,引导教师在园区转化成果、孵化企业,为天津发展注入新的能量。

  四是以深化改革为动力,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结合我市重点产业、学科、平台建设需求,按照“引顶尖、增高端、扩规模”的思路,引育一流人才和创新团队,完善高校与企业、科研院所的人才流动机制,打造教育人才高地。制定市属高校专项考核方案,完善教师评价体系,提高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考核比重,引导教师解决产业一线真问题,做真学问。推进教育数字化,开发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促进新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入融合,培育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市科技局党委书记、局长朱玉兵介绍,近年来,我市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坚持“四个面向”,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力打造科技创新高地,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三,首次进入自然指数科研城市全球前20。6家海河实验室入轨运行;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获批15家;国家级重大创新平台总数达到151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双双突破10000家;雏鹰、瞪羚、科技领军(培育)企业数量实现增长均超过10%,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他表示,下一步将按照《科教兴市人才强市行动方案》部署要求,在四个方面着力:

  一是着力推进京津冀科技协同创新。聚焦打造自主创新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主要策源地,实施“完善京津冀科技合作机制”“构建协同创新共同体”等重点任务,与科技部签署部市合作议定书,探索与中国科学院战略合作新模式,与中国工程院共建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天津研究院,三地联合共建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全力推进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宝坻京津中关村科技城“一园一城”等科技合作载体建设;开展“天津科技河北行”等活动,实施“服务河北创新发展”项目。

  二是着力完善科技创新体系。聚焦国家科技创新高地建设,重点推进实施“高标准建设天开高教科创园”“构建高水平实验室体系”“建优建强国家级创新平台”“加强应用基础科学研究”等重点任务。构建“一核两翼”、辐射全市的天开园总体空间发展布局,推动落实支持天开园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重点建设大型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等一批重大创新平台;全力推动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高标准推进海河实验室建设,评估优化市级重点实验室,构建高水平实验室体系;持续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等科技领域重点改革,建立科技成果分类评价体系,完善科技奖励、股权激励等机制;持续深化科研作风学风和科技伦理治理体系建设。

  三是着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聚焦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产学研结合,加快实施“成果转化‘解细绳’2.0版”,“建立校企握手通道”,“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等三项重点任务。探索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等创新举措,落实科技创新薪酬分配激励等政策措施;扩大企业和农业科技特派员规模;实施技术转移中介服务机构专项发展计划。培育社会化科技服务机构200家、引育技术经理人2000名,每年开展沙龙、路演、对接等活动100场。

  四是着力强化科技对产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聚焦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实施“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培育科技型企业”,“健全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着力发展科技服务业”等四项重点任务。创新项目机制,推行项目、平台、人才、资金一体化配置;实施“雏鹰—瞪羚—领军”企业梯度培育计划、科技型企业上市倍增计划;加大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度;布局设立天使母基金功能性子基金,推动金融机构设立科创特色机构、丰富科创金融产品和业务;引育并举打造一批小试、中试、概念验证平台,发展检验检测、科技金融等特色产业。

  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张津生表示,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把建设人才强市、构筑人才高地摆在事关天津长远发展的高度来推动。《行动方案》提出的“智汇津门”计划,主要目的是造就一大批高层次人才,为天津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他详细介绍了“智汇津门”计划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一是覆盖领域全。聚焦我市发展目标和战略需要,提出引育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延揽储备青年人才、培养选拔卓越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实现“天下才天津用”四个方面举措。同时,坚持引进和培养两手抓、人才和团队一起引,制定覆盖不同领域和人才发展阶段的引育措施。比如,围绕我市加快建设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的人才需求,新增卓越制造人才项目,强化产业发展急需人才政策支撑,使人才政策更加完善。

  二是支持力度大。坚持把培育战略人才力量作为重中之重来抓,提出实施“海河英才”行动计划升级版,提高人才政策“含金量”,打造精准有效的人才引育工作体系。加大领军人才、青年人才引进力度,加强杰出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制造人才培养,开展海河工匠、天津市技术能手、天津青年科技奖评选活动,对不同类别的人才分别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并加大支持力度,让人才受重视、有发展、有奔头。比如,更加重视青年科技人才成长,青年科技人才支持规模增加4倍,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担重任、当主角。

  三是培养方式优。瞄准国家战略需求和企业产业发展需要,优化人才培养方式,不断探索人才自主培养的新路径,全面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比如,在青年科技人才培养专项中,首次提出探索科研导师和产业导师“双导师”模式,把科研资源和产业资源导入人才培养过程,促进校企业联合育才,不断提升人才服务发展能力。

  四是体制机制活。体制顺、机制活,则人才聚、事业兴。聚焦人才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在放权赋能、人才评价、收益分配上拿出更大力度。抓好向用人主体授权,实行科学家、企业家人才项目举荐制度,下放职称评审权,把“人才”决定权交给用人主体。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实行年薪制、协议工资制,支持科研人员兼职取酬、离岗创业,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发挥高校学科和科研优势、园区产业优势,开展高校和园区干部人才双向挂职。

  五是人才生态好。高层次人才更加看重事业平台和发展空间。加强人才平台载体建设,主要包括建设人才平台、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工作平台和留学人员、海外人才创新创业标志性区域等措施,进一步发挥平台载体对创新资源的吸引集聚作用。推动十大产业人才创新创业联盟提质升级,为各类人才在津发展提供更多应用场景。聚焦人才所急所需,推行“海河英才”卡制度,提出居留和出入境、社会保险、创业扶持等15项服务措施,让广大人才在天津安心工作、顺心生活。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落实科教兴市人才强市行动工作部署,把锚定五年与扎实干好每一年结合起来,项目化、清单化、节点化推进“智汇津门”计划落实,坚定不移优生态、耕沃土、搭平台,让人才与天津相向而行、相互赋能、彼此成就!”张津生说。

  (津云新闻记者 段玮) 【编辑:梁异】

144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