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4月15日电 (记者 李纯)中国2型炎症皮肤病临床研究与均质化诊疗项目年度总结大会暨第二批协作单位与第一批区域医联体单位授牌大会,15日在北京召开。
该项目由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与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联合主办,启动两年来已覆盖全国29个省份的300余家医院,建立的皮炎湿疹数据库录入患者数据达到44697例,为全国各地的患者提供均质化的诊疗服务,“摸清”2型炎症皮肤病的“家底”,为疾病的诊治、科普宣教以及制定相应的卫生政策提供了依据。
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李若瑜教授表示,中国2型炎症皮肤病临床研究与均质化诊疗项目于两年前启动。从患者的治疗需求出发,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赋能全国皮肤科的诊治水平,是项目始终贯穿的核心。“‘摸清’2型炎症的‘家底’,精准诊断和治疗并形成规范,让患者能在家门口得到标准化的诊疗体验,让年轻医生得到锻炼和成长,针对中国病例特点总结诊治路径方法,就是这个项目最大的意义。”
多策并举推动全国皮肤病均质化诊疗
2型炎症性疾病是2型免疫应答过强所导致的一类炎症性疾病。当人体暴露在不同环境或动植物过敏原时,体内就会形成2型炎症反应,引发多种疾病。作为人体抵御外界侵袭的第一道屏障,皮肤系统往往首当其冲。作为皮肤系统慢性病的代表,特应性皮炎等2型炎症皮肤病已成为严重影响我国国民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值得重视和关注。
2021年4月,中国2型炎症皮肤病临床研究与均质化诊疗项目宣布启动,旨在为更多2型炎症皮肤病患者提供规范化诊疗,推动我国2型炎症皮肤病整体治疗水平的提升。如今,全国已有303家协作单位参与到该项目中,164家协作单位作为优秀代表获得项目授牌。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副院长李航教授表示,“临床研究”和“均质化诊疗”是该项目的两个关键词。从这两个维度出发,项目开展两年来有了三个方面的收获。
第一,项目通过积累的病例,积极开展各种临床研究,为制定中国特色诊疗方案或开发新工具奠定基础;第二,在全国范围内摸索出一套全新的、高效高质的协作机制,能够使未来的临床研究更加广泛、深入、高效、高质;第三,借由广泛、紧密的协作网,将医疗均质化推广到基层,推广到每家医院的医疗行为中,在深度和广度上全面提高了我国皮肤科疾病的诊疗能力,让广大患者得到规范、高效、优质的诊疗服务。
四川省人民医院就是通过项目获益的协作单位代表。该医院皮肤病性病研究所所长、主任医师陈学军说,加入中国2型炎症皮肤病临床研究与均质化诊疗项目后,他们在半年时间里录入了1123例患者数据,协助建设我国皮炎湿疹数据库。“同时,项目带动我们建立了规范化的接诊流程,从患者初诊开始,到量表评分、患者教育以及治疗方案的制定,再到患者的回诊和随访,都有了一套标准的流程。”
此外,在项目一期启动建立的我国皮炎湿疹数据库,如今已成为国内样本量最大的皮炎湿疹真实世界数据库,患者数据达到44000余例。通过对数据库中收集到的病例数据进行分析,项目组编纂了《中国皮炎湿疹及特应性皮炎诊疗现状蓝皮书(2022)》,并于2022年12月出版。这部蓝皮书对中国皮炎湿疹及特应性皮炎患者的社会人口学信息、疾病特征、诊断及治疗进行了详尽分析和全方位介绍,从多维度反映了我国目前皮炎湿疹及特应性皮炎的诊疗情况和诊治方向。
区域医联体建设助力患者全疾病周期管理
今年,中国2型炎症皮肤病临床研究与均质化诊疗项目启动了2型炎症皮肤病区域专病医疗联合体的探索建设。李航指出,将医疗均质化推至基层,光靠国家中心的力量是不够的,还要充分发挥各省份各地区优秀医院的主观能动性。建设区域专病医联体,让优秀省级单位带动更基层的单位,纳入到全国统一的管理中,推广共识规范,同时保留各省份区域医联体的个性特色,让大家充分发挥特长。
在本届大会上,来自北京、上海、广东等11个省份的13家项目区域医联体,作为优秀代表获得授牌,涵盖全国156家医联体单位。
李航介绍说,区域专病医联体主要承载疾病培训、共享数据平台、促进科研协作、分级诊疗等4个方面的功能和任务,旨在达成3个目标:第一,提升医联体内科教研水平,定期开展学术交流;第二,推动实现均质化诊疗,构建优势互补的立体化区域医联体协作网络;第三,制定和探索2型炎症疾病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的诊疗模式,提升成员单位的诊疗能力。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主任汪旸表示,不及时、不规范的诊疗行为,容易导致特应性皮炎患者病情反复发作,还会提升诱发其他2型炎症的共病风险。“区域专病医联体模式以患者为中心,可以帮助临床医生对患者实行全疾病周期管理,及早进行对因治疗,通过多种新治疗方式,如靶向生物制剂等,精准地从根源上持续控制患者瘙痒与改善皮损,减少或避免复发,进而降低2型炎症共病风险,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帮助他们回归正常生活。”(完) 【编辑:陈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