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鼎山下,蚕丛故里,凤凰涅槃……”12日上午9时,伴随声音洪亮的开场白,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下称“阿坝州”)茂县的中国古羌城开城仪式拉开帷幕。手执兵器的“羌兵”沿台阶缓步走下,身穿民族服饰的羌家姑娘手捧羌红紧随其后,向远道而来的客人表示欢迎。
2008年,受汶川地震影响,茂县境内的羌族碉楼、村寨建筑遭受严重破坏。当年10月,为保护羌文化,茂县等地被设立为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2019年,该实验区入选首批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曾于震后打造的中国古羌城,如今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特色旅游景区。
9月12日,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的中国古羌城景区举行开城仪式。中新社记者 王磊 摄
羌族是中国56个民族之一,因多聚居在高山或半山地带,有“云朵上的民族”之誉,主要分布于四川省阿坝州、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等地。地处阿坝州东南部的茂县,是羌族核心聚居地。该县2022年数据显示,全县总人口10.9万余人,其中羌族占比达90%以上。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家喻户晓,不少人对于羌笛却是只闻其名、未听其声。古羌城景区内,正在吹奏羌笛的民间艺人王宝全被游客团团围住。“小小羌笛要吹出动人乐曲,需要不少技巧。”家在本地、从小接触羌笛的王宝全,如今靠娴熟的技艺,在家门口吃起了“旅游饭”。
为打造羌文化展示和对外交流平台,该景区邀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和民间艺人,展演羌笛演奏、萨朗、推杆等二十余种文化体验项目,让“活”起来的羌文化助力这一独具特色的人文旅游景区“火”起来。
今年67岁的羌文化专家陈海元,在古羌城从事文化建设工作。他告诉中新社记者,景区围绕羌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在静态展示和活态展演方面进行规划。游客不仅可以看到具有浓郁风情的羌族建筑,也能通过歌舞、祭祀仪式、迎宾仪式等深入感受羌族的民风民俗与历史文化魅力。“曾经比较分散的羌文化,如今在景区集中展现,有利于其保护、传承与发展。”
9月12日,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的中国古羌城内,身穿特色服饰的工作人员复原古代羌王议事场景。中新社记者 王磊 摄
“从2013年开放至今,景区已接待国内外游客近600万人次。”古羌城景区运营负责人李波表示,景区建成后,不仅传承弘扬了羌文化,也带动民众就业增收。当地民众亲身参与景区各类展演活动,“很多村民都能歌善舞,来景区展示民族文化的同时,也解决了生计问题。”
身着色彩鲜艳的羌族服饰,69岁的白福仙正在向游客展示羌族舞蹈。空闲时,她和团队成员围坐在一起绣羌绣、唠家常。看到越来越多游客来到家乡旅游,她很是感慨,“很开心有更多人喜欢上民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