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感念“拓荒者”,握紧接力棒——羽毛球界人士深切缅怀王文教
“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中国羽毛球队原总教练王文教12月2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羽毛球界人士深切缅怀王文教。
“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王文教(2019年9月26日摄)。新华社记者李贺摄
王文教被誉为新中国羽毛球事业的“拓荒者”。他祖籍福建南安,1933年出生于印尼,曾是印尼家喻户晓的羽毛球明星。1954年,他不顾印尼方面的阻拦,与陈福寿等华侨青年一起毅然归国。回国后王文教多次获得全国羽毛球赛男子单打、双打冠军,他们带回的先进打法和理念,使羽毛球运动在中国得到迅速推广和普及。
退役后王文教先后执教福建羽毛球队、国家羽毛球队,培养出杨阳、赵剑华、李永波、田秉毅等大批人才。在他任总教练期间,中国羽毛球队获得1982、1986、1988、1990年汤姆斯杯冠军,1984、1986、1988、1990、1992年尤伯杯冠军,并夺得56个世界单项冠军。王文教还曾担任亚洲羽毛球联合会副主席,国际羽毛球联合会理事、执行委员,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2015年他获世界羽联“终身成就奖”,2019年被授予“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
王文教在第一届全运会羽毛球男子单打比赛上夺得冠军(资料照片)。新华社记者章梅摄
中国羽毛球协会26日发布声明说:“王文教同志作为新中国羽毛球事业的奠基人,为中国羽毛球运动的发展无私奉献、奋斗终生,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的逝世,是中国羽毛球界的巨大损失。”
国际奥委会委员、羽坛名宿李玲蔚动情地向新华社记者回忆:“我在国家队时,王文教担任我们的总教练,他性情直率,也很慷慨大方。那时我们去印尼参赛,没有比赛的时候,他带我们品尝各类热带水果,跟我们介绍印尼的风土人情。去欧洲比赛,物价水平比较高,我们兜里没几个钱,他就带着电饭煲,亲自去早市给我们买菜做饭。记得他在酒店给我们做的大腔骨炖白萝卜、红烧鸡块炖香菇,因为气味太大又是中央空调,搞得人家酒店的经理来投诉,但是对我们来说真的是无比幸福。”
王文教在第一届全运会羽毛球男子单打比赛上(资料照片)。新华社记者章梅摄
从1980年到1989年,李玲蔚的16到25岁在国家队度过,让她感到庆幸的是:“在我人生最关键、最重要的10年,能遇到这么好的人生导师。不单是影响我们,包括我们教育孩子的方式,都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当年的师生情结尤其让李玲蔚难忘:“拿了冠军后,拿着奖杯和鲜花真的是发自内心地要送给教练;输了球,首先想到的就是让教练失望了,他付出了那么多。放在当今,这种师徒关系同样非常有价值,很珍贵。”她说,不能忘了本、忘了根,要把这些好传统传承下去。
中国羽毛球队原总教练李永波形容王文教是他运动员、教练员生涯最大的恩人。“向敬爱的王文教总教练致敬,没有你就没有中国羽毛球运动,没有你就没有我。我既是他培养的运动员,也是他培养的教练员,他把接力棒交给了我。”他说虽然自己现在不在一线,但一直致力于培养更多羽毛球青少年人才,将继续为中国羽毛球事业做贡献。
现任国家羽毛球青年队教练组组长的田秉毅向记者回忆:“1986年那一届汤姆斯杯,我们大部分都是年轻队员,许多是第一次参加汤姆斯杯,王导在场边给予我们很多指导。当时他是总教练,但因为我们双打薄弱一些,他就特别关注双打,特别想培养一对比较强的男双组合。当时我和李永波也打单打,是他让我们配合打双打,并一直坚持了下来。”
王文教(右)在中国队获得第十二届汤姆斯杯赛冠军后在颁奖仪式上向观众致意(资料照片)。新华社记者刘向阳摄
田秉毅念念不忘,王文教在训练、比赛和生活方面给予大家许多指导。“从早晨起床到晚上熄灯,他都跟我们在一起,等晚上我们睡觉了,他再骑车回家。王导人特别好,平时对我们运动员非常关心,经常一起聊天,很随和,训练时又非常严格。”田秉毅表示,“我们会继承王导的遗志,把中国羽毛球的后备力量、人才培养做扎实,续写老一辈教练创下的辉煌。”
“王指导的离开,对我们中国羽毛球界是很大的损失。”中国羽毛球协会主席张军将王文教视为“特别好的教练和人生导师”。“我在国家青年队时期,他带我们一起去伊朗参加国际挑战赛。他一切从运动员的利益出发,为了保证运动员的营养,花费了很多精力。这些年每次去他家看他,他总会抓着我的手,一直聊个不停。”张军回忆说。
前羽坛名将林丹在社交媒体上表示:“缅怀前辈,王导走好。”羽毛球奥运冠军蔡赟也写道:“沉痛悼念,王导一路走好。”(记者丁文娴、姬烨、许仕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