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文化中国行丨中国山水画“痴缠”庐山千年

2024-05-17 23:31  阅读:3520 
图片

庐山以其秀美的山川孕育和催生了灿烂的庐山文化,而庐山文化又反哺和丰满了庐山的自然形象。在庐山文化中,山水画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传统画中一颗耀眼的明珠。在众多山水画家心目中,庐山是一个重要的文化符号。有研究指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千里江山图》的主要取景地是庐山和鄱阳湖。

图片

《千里江山图》(局部)

几乎找不到任何一座山能像庐山一样,对中国画坛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庐山优美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人文底蕴自古就吸引着众多画家,这里因为“诞生”了中国第一幅山水画而成为山水画的策源地之一,最初的山水画理论也在此形成。千百年来,庐山对于中国绘画史的影响久盛不衰,也“见证”了众多中国山水画的历史性时刻。

图片


图片

庐山

山水画是中国画的一种,以描绘山川自然景色为主题。对于研习山水画的画家们来说,庐山是他们一生中不可不去的地方。不仅仅因为庐山有着迤逦的山水、扑朔迷离的云雾,更因为它独有的中国山水画底蕴。

据了解,早在先秦两汉时期,中国就已经有了造诣较高的绘画艺术。但那时,人物画居于主流地位,山水画处于陪衬的位置。中国山水画真正独立出来,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并且它的独立与庐山有着莫大的关联。可以说,庐山是中国绘画领域一个重要的分水岭和转折点。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较为动荡的一段时期,在那段时间,传统礼教开始衰弱,士大夫屡遭迫害。许多人开始选择归隐山林,徜徉于山水之间。这时,山水便成为他们诗歌以及绘画等领域的主题。山水画也正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脱颖而出”的。

为何说庐山是山水画的“起点”?这与顾恺之创作的《庐山图》有着莫大的联系。据了解,这幅《庐山图》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第一幅山水画。顾恺之出生于名门望族,无心官场的他对庐山的秀美情有独钟。他几次游览庐山,并将庐山的美绘成了《庐山图》。此外,《雪霁望五老峰图》也是顾恺之为庐山所作,画中对于五老峰雪中的雄姿和意味描绘得非常生动传神。

然而,这只是庐山与中国山水画的“缘起”,而后的历代山水画大师将这份“缘”很好地承续了下去。记者了解到,除了顾恺之外,历代名家如荆浩、沈周、唐寅、张大千等,都以庐山为题材创作过不少经典之作。

山水画从传统中国画中独立出来之后,开始在庐山快速发展,从而促使山水画理论的最初形成,使得山水画在庐山架构起一个完善的发展体系。

据了解,在中国美术史上,最早独立使用“山水”一词的,是顾恺之所写的《魏晋胜流画赞》,这篇文章深受高僧慧远的影响。中国山水画理论的产生,与晋宋时期以高僧慧远为代表的佛学思潮密不可分。慧远在庐山的人文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在庐山生活了30多年。其间,他深研佛学,因为受到庐山自然山水影响而产生了“形尽神不灭”的哲学思想,这一思想为之后的中国山水画奠定了理论基础。

除了慧远外,为中国山水画理论的形成起到积极作用的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人,那就是宗炳。宗炳在其28岁时,不远千里来到庐山,在庐山度过了数个春秋,他所撰写的《画山水序》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篇中国山水画论。《画山水序》中对自然山水进行了全新阐述,并确立了自然山水作为独立审美对象的地位。可以说,《画山水序》把自然山水与山水画在审美上联系在了一起,对于中国山水画思想理论的形成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

中国山水画的开创离不开顾恺之、慧远、宗炳等人,但同时它也是与庐山紧密相连的;山水画理论也正是在这些人的不断完善下基本形成的。


图片

变革

绘画技巧上的第一次“改变” 

图片


从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独立的中国山水画,经历了许多发展契机。第一次产生大的变革是在五代时期,从绘画技巧上把中国山水画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而这次大变革的领袖,正是有着“唐末之冠”誉称的荆浩,他也是一位有着很深庐山情结的画家,他所创作的《匡庐图》成为其绘画风格和成就的最高点,同时也是五代时期山水画的巅峰之作。

图片

《匡庐图》

荆浩的《匡庐图》创造了水晕墨章的表现技法,开创出以描写大山大水为特点的山水画派,气势雄伟,风格峻拔。他通过山水画中的基本元素表现出“景与真”的统一,“大山大水,气势磅礴”既是这部作品的整体特点,同时也是这部作品“真”的体现。


图片

开创

山水象征人品表现手法

图片


在历代以庐山为题材的山水画家中,沈周是举足轻重的一位。沈周出身富裕的书香绘画世家,一生家居读书,吟诗作画,优游林泉,追求精神上的自由,从未应科举征聘,始终过着田园隐居生活。沈周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是吴门画派的创始人。他师法“元四家”,并上溯董源、巨然,同时旁涉南宋院体画和浙派等,形成了独特的个人风格,在元明以来文人画领域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图片

《庐山高图》

沈周最有名的作品名为《庐山高图》,那是他41岁那年为祝贺老师陈宽70岁寿辰而精心创作的。国内不少学者认为,《庐山高图》开创了以山水画象征人品的表现手法。

作品中山峦层叠、草木繁茂、气势恢宏。在画面右下角的山坡上,两棵劲松虬曲盘缠,形成近景;中景以著名的庐山瀑布为中心,水帘高悬,飞流直下,两崖间木桥斜跨,打破了流水飞白的呆板;瀑布上方庐山主峰耸立,云雾浮动,山势渐入高远。画面上部沈周自题“庐山高”(篆文)三字,他的老师陈宽祖上是江西人,所以此图以庐山之“高”象征陈宽的人品。


图片

转型

从“虚”到“实”的转变

图片


古代艺术家在寄情庐山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转型,或者说艺术提升。这种转型经常通过他们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或擅长的艺术风格作为载体。在描绘庐山的情境方面,有不少作品体现了这一特点。据夏梅生介绍,由“虚”到“实”就是这些转型中最为重要的一环。

旧时,许多著名画家并没有去过庐山,却画出了很多著名的以庐山为题材的作品。他们根据诗词描绘的庐山情形创作作品,也有根据自己的想象创作的,这些都是“虚”的创作。从元代开始,画家们都开始实地写生,更加形象和生动地描绘出庐山之美。



243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