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苏山乡建立健全“警民恳谈会”制度,将乡村治理延伸到“八小时之外”,疏通乡村治理“堵点”,探索乡村善治有效途径,推进乡村治理新模式,不断丰富治理内涵,提升治理效能。
村民夜谈有场所。在村委会、祠堂、文化广场等群众聚集地建立“警民恳谈点”。每个点明确驻村干部和包村政法干警为“警民恳谈会”负责人,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干部轮流值班排班参与夜谈,做到全乡12个行政村全覆盖。
问题处理有机制。对乡村干部、政法干警等人员岗位及联系方式进行公示,主动做到三亮:“亮身份、亮联系方式、亮办结承诺”。群众将近期存在的问题以及困难集中反馈给乡、村两级,真正让群众诉求“一竿子插到底”,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跟踪督办有闭环。针对“警民恳谈会”上一件件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事,党员干部耐心倾听群众诉求,详细记录每一位群众的建议,形成清单式管理,明确办理内容、办理时限、办理责任人,确保村民的大事小事烦心事,件件有体现、事事有着落。
工作成效有评比。对于群众反映的具体问题事项,利用下一次的“警民恳谈会”进行反馈汇报,并且征求群众意见,重点问清群众,对办理的时间是否满意、对办理的态度是否满意,对办理的成效是否满意。将各村开展“警民恳谈会”的成效,在村级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上进行测评。
通过召开“警民恳谈会”,苏山乡对矛盾问题进行源头治理,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基本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完善了乡村治理体系,提升了乡村治理能力。(苏山乡 汪辉)
责编:汪子依
审核:陈典洪
审签:付文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