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畅通城市交通的“微循环”,到构筑连通全国的“大动脉”,再到开辟走向世界的“新通道”……今日南昌正努力建设全国重要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加快将四通八达的区位优势转化为“四面逢源”的经济优势和发展胜势
◇根据高德地图、国家信息中心等联合发布的2022年度全国交通分析报告,南昌市交通健康指数在全国36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三、在中部省会城市中排名第一
◇随着一条条外联通道打通,地处中部内陆的南昌从曾经的“四面包围”变为“四面逢源”,与长三角、珠三角、海西经济区从“背靠背”到“手牵手”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郭强 姚子云
襟三江,带五湖,控蛮荆,引瓯越。
交通区位,是一座城市兴起发展的先决条件。
两千多年前,西汉大将灌婴基于南昌“诸道之冲”的区位特征在此筑城,作为开拓南疆的前沿,后定名南昌,寓“昌大南疆”之意。
两千多年后的今天,南昌已是唯一与长三角、珠三角、海西经济区相毗邻的省会城市,是京九、沪昆高铁的交会点,是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支点城市、长江经济带重要中心城市、“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
大道通衢,广连八方。
从畅通城市交通的“微循环”,到构筑连通全国的“大动脉”,再到开辟走向世界的“新通道”……今日南昌正努力建设全国重要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加快将四通八达的区位优势转化为“四面逢源”的经济优势和发展胜势。
取消限行底气何在
早上7点多,南昌地标八一大桥上,往来车辆川流不息。
交通拥堵,是许多大中城市共同面临的“城市病”。14年前,与不少省会城市一样,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南昌开始实行机动车尾号限行。2020年12月29日,南昌宣布正式取消机动车尾号限行,所有本地、外地车辆均可通行。
根据高德地图、国家信息中心等联合发布的2022年度全国交通分析报告,南昌市交通健康指数在全国36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三、在中部省会城市中排名第一,平均车速为37.7km/h,与2019年度限号期相比提升了5.2km/h。
南昌取消限行底气何在?拥堵减少背后是什么?南昌市交通运输局局长熊保良说:“优化交通、治理拥堵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通过完善干线路网、打通交通堵点、实行智慧管控等一系列举措,让城市交通更加通畅。”
“强筋骨”完善路网——
一座城市,干线路网犹如“筋骨”。
以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为契机,南昌启动新一轮城市干线路网规划修编工作,将此前规划的“十纵十横、三环多射”干线路网优化为“十横十纵十联、三环多射”,总里程达730公里,较上一轮增加近200公里。
地铁从无到有,四条地铁线连成网;第一条高架快速路——九洲高架快速路通车,城市快速路从稀到密;“赣江第一隧”建成通车,三分钟可穿越赣江;沿江快速路双向四车道改六车道……一系列“强筋壮骨”之举让城市交通更健康。
“通过织密干线路网,我们的目标是实现‘103060’目标,即10分钟内上骨干道路,30分钟内上高速路,60分钟都市圈可达。”熊保良说。
“剃胡子”打通堵点——
因一段搁置4年多、长410米的“断头路”,过去来往车辆在南昌南外环高速上有一段路需从市区绕行,原本几分钟的车程堵成半个多小时,市民反映不断。
一些进度缓慢、工期拖得很长的基建工程,被群众形象称为“胡子工程”,其中不少就是交通“堵点”。去年初,一场“剃胡子”行动在南昌全面铺开,当地对摸排出的“胡子工程”倒排工期、挂图作战、责任到人,在图上用“绿、黄、红”标注跟踪进度,确保按时按质完成。
作为南昌市“胡子工程”1号工程,去年6月,这段410米的“肠梗阻”被打通,南外环高速公路全线通车,南昌由此形成完整外环高速路,车辆通行变顺畅了。
搁置近2年的山丹路东段工程完工、逾期5年的昌西大道全线通车、桃花路十余年“肠梗阻”被打通……随着一个个“胡子工程”被剃掉,城市变得既美且畅。
“优大脑”智慧管控——
驱车行驶在南昌赣江南大道上,有时能遇到20多个路口一路绿灯、畅行无阻。这段长10.6公里、有23个路口的道路,是目前南昌距离最长的“绿波带”。
南昌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局长汪勇说,南昌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推出“绿波带”,目前全市绿波道路约135条,涉及信号灯路口587处,占全市灯控路口总数的47.07%,绿波路段总体停车次数下降74.8%,平均车速提升35.8%。
与此同时,南昌的“城市大脑”通过前端智能感知,汇集城市道路流量、车辆运行等数据信息,为科学调配警力、破解拥堵难题提供数据和算法支撑。
“四面包围”变“四面逢源”
一日之中,有60多趟高铁往返南昌和深圳之间。
展开中国地图,南昌与深圳几乎处于同一经线上。但曾有一段时间,从南昌乘高铁到深圳,需绕道邻省。随着赣深高铁的开通,南昌到深圳的最短时间缩至约3.5小时。
距离近了,往来多了。
南昌市商务局局长戴琼说:“2022年,南昌新引进来自粤港澳大湾区的项目109个;新引进的5亿元以上重大项目中,来自粤港澳大湾区的个数和投资额占比均超四分之一。”
地处中部内陆的南昌一度陷入“四面包围”。随着一条条外联通道打通,南昌从“四面包围”变为“四面逢源”,与长三角、珠三角、海西经济区从“背靠背”到“手牵手”。
今日南昌,米字型高铁枢纽呼之欲出——
沪昆高铁横贯东西,京港高铁联通南北,东北向昌景黄、东南向昌厦、西北向常岳昌等高铁正在规划或建设中……
走进南昌东站建设现场,只见工人们正在紧张忙碌,工程正进入冲刺阶段,“霞鹜齐飞”的主体造型雏形初现。
南昌铁路建设指挥部副指挥长吴斌说,作为昌景黄与京港高铁交会的综合枢纽,南昌东站将于今年底投入运行。届时,南昌将形成以南昌站、南昌西站、南昌东站为主的“菱形”客站布局,进一步缩短与周边城市的时空距离。
沪昆、福银等高速公路在这里交会——
打开南昌地图,东南西北分布着16座高速公路收费站,连接一条条高速公路,通往全国各地。
南昌城外西边,一段“C”字形的南昌绕城高速西二环项目正在紧张施工,建成后将与现有外环高速连接,形成一个更大的南昌绕城高速圈,联通四通八达的全国高速网。
几年前,在福建省福州市发展的刘自强把企业搬到南昌,成立江西柏之林铝业有限公司。“这里交通方便,出门就是国道,20分钟就可上高速通往全国各地。”他告诉记者。
赣江千年黄金水道穿城而过——
初夏,随着水位上升,赣江往来船只增多。在位于赣江之滨的南昌龙头岗综合码头,各种运输装卸的车辆来往不断,工人们有序装卸着满载生产料件的集装箱。
“舟船之盛,尽于江西。”赣江水运有着辉煌历史。在明清鼎盛时期,全国3000公里黄金水道1/3以上在江西。近年来,江西大力重振赣鄱千年黄金水道,让南昌水路更畅。
投资上百亿元的赣抚尾闾综合整治工程稳定水位;在上游建设全国一次性批复泊位最多、岸线最长的内河港口码头姚湾综合码头;在下游推进龙头岗综合码头二期工程……南昌正加快完善现代化水运基础设施,更好实现通江达海。
以机场“再扩建”促航空腾飞——
走进南昌昌北国际机场,不时有飞机腾空起飞。
不久前,这个机场的三期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正式获批,总投资252.6亿元的扩建工程将让机场年旅客吞吐量达到42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60万吨,相当于“再造一个南昌昌北国际机场”,此举将大大拓宽南昌的空中通道。
南昌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俞剑平说:“当前,南昌正以‘交通强市’建设为抓手,着力构建都市圈内1小时、全省设区市2小时、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的快速综合交通网络,加快建成具有全国重要影响力的综合交通枢纽。”
不沿海不沿边何以通江达海
南昌向塘镇,南昌国际陆港。
3月2日上午10时,随着三声火车鸣笛响起,南昌-满洲里-莫斯科“丝路电商”中欧班列、“南昌-温州港-洛杉矶”海铁联运班列、“南昌-上海洋山港-沙特达曼”江铃整车出口专列,从南昌国际陆港铁路口岸缓缓驶出。
三列国际班列齐发,见证着南昌的开放之路。
在新发展格局之下,尤其是在江西成为全国第三个、中部首个国家级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后,不沿海不沿边的南昌加快布局联通世界的“新通道”,扩宽开放之路。
国际班列常态运行——
一个月前,一列满载55个集装箱汽车零配件、陶瓷餐具、空调风扇等物品的中亚班列,从南昌国际陆港驶出,途经阿拉山口边境口岸出境,抵达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这趟班列的开行,标志着南昌国际陆港首条中亚班列线路开通。
“我们每月将至少发运一趟中亚班列,实现常态化开行。”南昌向塘铁路口岸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李嘉珉说,以前本地货物通过转运到中亚需要15天左右,现在通过中亚直达班列只需9天左右,可节约运输成本40%左右。
自2017年开通首趟中欧班列以来,南昌国际陆港已累计发行外贸班列超4600列、27万多标箱,货值约74亿美元,年均增幅超170%,为“江西制造”走向世界提供了一条低价、快速、便捷的大通道。
海铁联运通江达海——
在南昌国际陆港,一块“盐田国际内陆港—南昌”的招牌,引起不少人关注。2022年9月,盐田国际海铁联运第十个内陆港——南昌内陆港正式在这里落地。
“这个内陆无水港与沿海港口无缝对接,让内地也能享受沿海港口的服务。”南昌向塘国际陆港场站负责人陈飞说,出口的集装箱办理完通关手续进入这里,就等同于货到盐田港区,经盐田港区进口的货物也可在这里办理通关手续。
目前,南昌已开通到深圳盐田港、宁波北仑港、福建江阴港等10条海铁联运外贸班列。2019年至2022年,南昌海铁联运年重箱运量从2.5万标箱增长至7.25万标箱,年均复合增长超过40%,成为江西外贸进出口的重要通道。
国际航线飞往全球——
5月15日凌晨,一架从比利时布鲁塞尔起飞、搭载95吨货物的波音B747-8F型货机,在南昌昌北国际机场平稳降落。这是南昌昌北国际机场迄今降落的最大商用飞机,标志着昌北国际机场正式迈入4E机场运行F类飞机时代。
通往欧美的全货机航班最高峰达每周20班;进境食用水生动物、进境冰鲜水产品、进境水果三个指定监管场地顺利通过验收;首次开通国内国际空空中转货运业务……如今,越来越多人与货通过国际航空大通道实现“昌来昌往”。
从空中俯瞰,今日南昌公路、铁路、水路纵横交错,一张内畅外联的综合立体交通网在赣鄱大地上铺展开来。
站在南昌县富山乡若岗村河堤上临江远眺,只见赣江上船只往来,桥梁设计人员正忙着踏勘。村支书戴献金指着江对岸对记者说,南昌第11座跨江大桥——昌南大桥将从这里飞跃。
面向未来,“襟江带湖”广连八方的南昌,路仍在延伸。
来源:南昌日报
责编:石小玲
审核:陈典洪
审签:付文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