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不忘来时路 奋进新征程 | 看南丰县如何推进湿地资源运营机制改革

2024-09-05 10:17  阅读:1992 

原标题:

荒地成湿地 生态变红利 

——看南丰县如何推进湿地资源运营机制改革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立鸣 文/图

山有水则灵,水有山则秀。8月26日,从南丰火车站向县城方向行进,便可见一座灵秀初显的小山。这里曾经是采石场,如今矿坑内已蓄满清水。“该地块占地60亩,我们计划将其改造成湿地,目前正在涵养水土,为种植湿地植物作准备。”南丰县湿地资源运营中心主任朱明胜表示,也许明年,这里将成为展示南丰生态文明建设的窗口之一。

2021年8月,南丰被列入我省首批湿地资源运营机制改革试点县之一,着力探索解决实践中存在的用地单位落实湿地补充地困难、完成湿地修复时间长、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不畅等问题。

▲琴城镇橘园内的人工湿地焕发新活力。

三年来,南丰紧扣“湿地总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目标,逐步构建湿地资源生态价值转化体系,不仅完成总金额约1200万元、面积130多亩的湿地占补平衡指标交易,更为当地百姓带来超百万元的经济收益,蹚出了一条湿地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赢新路。近日,记者深入南丰一探究竟。

制度创新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022年2月,集湿地资源收储、修复、评估、交易和科普宣传等功能于一体的南丰县湿地资源运营中心成立。中心通过图斑比对、无人机航拍、实地核实等方式,摸清“家底”,建立湿地后备资源数据库,将总面积达911公顷的925块土地纳入湿地后备资源,为实施湿地保护、监管、有偿使用、开发利用等提供可靠依据。同时,制定《湿地运营技术规程》,确定湿地修复、经营的标准流程。

秋日的傍晚,走近南丰县太原乡墩里上村暗山组人工湿地,只见平静而清澈的水面倒映着晚霞,不时有几只白鹭掠过,一幅“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好景致跃然眼前。“这是南丰推进小微湿地改革的第一片‘试验田’,历经几年发展,已接近天然湿地。”朱明胜介绍,这里的17亩湿地交易指标已供给了南昌洪州大桥公路桥、九龙湖跨江大桥等工程,并从工程方获得160余万元的湿地修复款。

2023年9月,《南丰县湿地生态权益权登记管理办法》出台,从登记类型及适用范围、登记程序、登记管理等方面进行规范性管理,确立湿地生态权益保障制度。

“遵循‘谁占用、谁补偿’的原则,我们在全省湿地资源管理服务平台上成功挂牌展示湿地占补平衡指标,引导占用主体购买相应的补偿指标,有效促进了湿地生态产品的价值变现。”南丰县林业局副局长刘琪告诉记者,目前南丰启动了新一批湿地修复工程,以确保县内可交易的湿地存量达到2000亩左右。

荒地焕新

晚霞渐隐、华灯初上,南丰县洽湾镇洽湾村水草丰美的人工湿地也逐渐热闹起来。“自从湿地景观建成后,几乎每天饭后都会来散步。”洽湾村村民胡国富告诉记者,这里面还有他流转出去的2亩荒废橘园。

绿在城中,城在绿中。谁能想到,如今芳草萋萋、虫蛙齐鸣的40余亩湿地景观,原本是一大片荒废橘园呢?

▲洽湾镇洽湾村的人工湿地。

8月27日,南丰县湿地资源运营中心副主任胡文应带记者参观了这方人工湿地。在其与洽湾村的连接处,还有一套生活污水处理系统,连接着湿地与古镇。“通过融合洽湾船型古镇的文化旅游特色与现代湿地运营管理理念,不仅重构和恢复了湿地生态系统,让荒废的橘园焕发新生,更通过人工湿地技术,实现了对当地生活污水的高效二次净化处理。”胡文应介绍。

无独有偶。在太和镇司前村,原本脏乱差的31.5亩甲鱼养殖塘群,如今也成了一片兼具观赏性与水源净化功能的优美湿地。“我们在这里增设了游览设施,提升了教育与观赏价值,同时采用湿地生态净化系统,对甲鱼养殖尾水进行逐级净化,实现水质自然恢复,改善生态环境。”胡文应表示,南丰的人工湿地带来的不仅仅是景观上的变化,更成为当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纽带。

目前,南丰已探索出污水尾水处理、湿地文旅融合、蜜橘面源污染净化、废弃矿山修复等4种模式,并在4个乡镇高标准打造了5处人工湿地示范点,不断推进荒废橘园、荒废鱼塘等焕发新活力。

产业路新

水上蜻蜓飞,水下鱼鳖肥。位于太和镇丹阳村龟鳖科创园、动植物丰富多样的47.7亩人工湿地,过去也曾是一片杂乱甲鱼塘。如今,这里正释放着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和谐共生的活力。

“这是我们村3个村小组的集体土地,以每亩400元的价格流转给县湿地资源运营中心,完成修复后又交给村里管护。”丹阳村党支部书记姜碧玉告诉记者,在政府扶持和引导帮助下,现在湿地内养殖了不少生态甲鱼。因为养殖密度不高、水质优良,出产的甲鱼肉质肥美,每公斤能多卖出近百元。“这里已经成为南丰‘湿地 甲鱼’生态养殖示范区。”姜碧玉说。

聚焦湿地资源运营机制改革试点,南丰加快推动湿地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鼓励湿地产权主体在不改变湿地基本特征和生态功能的前提下,大力开展菱角、茭白、莲藕等湿地经济作物种植和甲鱼、鲫鱼等水产品养殖,开展湿地绿色有机产品认证,搭建产品销售渠道,不断拓宽湿地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路径。

“人造湿地,是带不走的绿色资产,管护好、运用好、转化好,能让其发挥更大价值。”刘琪透露,目前南丰正充分发挥湿地的经济产出功能、生态功能和景观功能,全力打造“湿地 南丰蜜橘”“湿地 甲鱼”“湿地 文旅”“湿地 经济作物”等运营模式,最大限度实现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持续释放生态红利。

来源:江西新闻客户端

209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